第96章 饅頭夾又香又流油的自制辣條(第3/4頁)

老板大概年紀六十多歲,穿著是深藍色的褂子,腳上還是做的布鞋,打面坊裏收拾的幹幹凈凈的,機器也是像經常擦拭的,很幹凈,是個很理事的大爺。

前面那個客人像是跟老板是認識的,倆人年紀看起來也差不多大。

“你這店要開到什麽時候啊?”

“一直活著就一直開,還有好些人是過來打面的。”

徐小溪站在旁邊就聽見這兩句。

老板才看到徐小溪,本來以為她是到旁邊店裏買東西的,誰知道一直盯著這邊看。

“小同志,你是來打面的嗎?”

徐小溪笑著點頭。

老板沒見過徐小溪,來他這裏打面的都是老主顧,也都年紀大了,很少有年輕人過來。

“行,這一會就完事。”

徐小溪看上面顯示的價格,打面粉是分重量的,一百斤差不多就是十塊錢,然後如果打出來的麩子不要可以賣給店裏,這個麩子可以回家加水攪拌喂鴨子,雞,鵝,豬都行。

老板先把徐小溪的兩半袋面粉給扛下來上稱稱重,差不多一百一十斤。

“給十塊就成。”

徐小溪拿出來手機就掃了墻上的付款碼。

前面的打好,還需要稍微晾涼才能裝袋。

老板自己把徐小溪的兩半袋糧食先倒進去,然後就等著機器自動來打面。

上一個客人結完賬把麩子也給裝走,他家裏是養的有鴨子,就不賣了。

徐小溪等了沒一會後面就又來個大娘也是騎的三輪車,上面裝了兩大袋子的面。

“老板,我來了,今個打的面多,馬上等著過年,我們家人都從外地回來,這包包子,蒸饅頭的,都不夠吃。”

老板上前過去幫忙,他跟這個大娘也認識,自然接話。

“你家閨女兒子都回來,大概啥時候到家啊?”邊說話邊搬糧食。

大娘心情可好了,“老大一家估計臘八就能到家,說是那會工地就沒活了,差不多就能回來,閨女要上班上到除夕前兩天,說是公司規定的,每年都這樣,我讓她換個地方幹,她跟我說到哪裏都一樣,這也是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唉,誰知道啥是法定不法定的,問的煩了,就說我啥也不懂,我也不敢再問,不過前兩天又說有年假,估計能早點回來。”

說到最後能早點回來她笑的特開心。

老板也知道她家的情況。

“這確實是你不懂,你閨女是上到大學的,去到人家公司裏上班都是有章程的,法定是國家規定的節假日,跟你兒子在工地上的不一樣,工地上幹一天是一天工,上班那是假期也有錢拿,知道了吧。”

大娘似懂非懂,反正她也管不著,只要孩子能早點回來就成。

“我閨女就最愛吃我做的手擀面,還有炸的糖糕,紅薯丸子,我尋思這在面粉廠買的面粉擀出來的不好吃,我就特意這兩天就開始淘洗糧食,還是自家打的面吃著香。”

老板也點頭,“可不是,一到年底,我這打面的人就多,幸好你來的早,不然還要排隊。”說著話就把兩大袋小麥給稱好了重,“一共兩百多斤,給我二十塊錢就成。”

大娘點頭,這會才看到旁邊還站著的一個小姑娘。

“姑娘你也來打面?”

徐小溪抿嘴點點頭,“是呢,大娘。”

大娘笑呵呵的,“打的面好,就是費事一些。”

徐小溪倒還好,淘洗糧食的過程是慢悠悠的,也不覺得累,她還能發發呆,安靜一會,也不用說話。

大娘揣著手靠在自家的三輪車上。

“老梁,你知道前門胡同的炸豆皮炸牛筋面的小江兩口子,今個開門了,我明天準備去炸點豆皮回來存著,我們家裏人都喜歡吃火鍋,也要涮豆皮。”

江縣因為地理位置氣候各方面的原因,又生產小麥,所以面食一直都占日常生活的主導地位,當然江縣政府在自己的發展經濟,解決就業崗位上面也一直在努力。

江縣東區有兩個食品大廠,民以食為天,一個是手工水餃生產廠,另外一個就是辣條廠,在江縣下屬的鄉鎮企業中不缺乏方便面廠,掛面,素食包子這樣的。

徐小溪站在一旁有些心動,記得在何姐攤位上賣的辣條。

“大娘,那個能現炸牛筋面跟豆皮嗎?”

大娘看小姑娘跟她說話也很熱心。

“可不是,小江兩口子那個攤子是接的他爸媽的,前幾天說是不想單幹要進廠,可現在又覺得進廠不自由,這不折騰了一出,又回來了,都是新鮮的,放心。”

徐小溪又仔細問了地址記了下來,這會面也打好,她把麩子賣給了老板,面粉裝到來盛小麥的袋子裏,都是幹凈的,紮好口,老板跟大娘都幫忙給她擡了上去。

“謝謝。”

大娘擺擺手,“謝啥,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