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鮮的包含整個大自然的青頭菌湯(第4/5頁)

程大娘聽見她這話眉頭皺的更深了,“不是,你覺得蘋果買回來,就它自己個剝皮,然後滾到盤子裏就熟了,不得人家做好端到你面前,十塊錢還貴,你買一個蘋果多少錢,這小徐用的蘋果還是最好的。”

她是不管不顧的一頓輸出,活到這個年紀還憋憋屈屈的,那也白活了。

白奶奶看著她,“你這話說的,他們還是賺錢的。”

程大娘翻了個白眼,“那不然呢,人家不賺錢喝西北風。”

白奶奶覺得跟她說不到一起去,她覺得十塊錢不貴,“你家的日子還是比我家的好過,你兒子出息,有錢。”

程大娘知道她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拎不清,沒想到這麽多年還是這樣,“是,我兒子有出息,有錢,我確實比你家的日子過的好。”她可不慣著,這麽多年吵架就沒怕過。

白奶奶被這麽一懟,也不說話了,只給自己倒上一杯茶,生氣的喝了一杯,只是喝下去才覺得茶還挺好喝的,就又想倒一杯,多占點便宜。

程大娘直接奪了過來,“別喝了,小徐店裏的茶也不好喝。”

李相同在旁邊聽見,覺得大娘在撒謊,特別坦誠而真摯的轉過頭看向她們,“茶好喝啊。”

尤天在一旁都不知道怎麽跟他解釋,華國人的一些反話正說呢。

程大娘都樂出聲了,這孩子太實誠。

“是,好喝,但有些人不應該喝。”

李相同還是不太明白,怎麽一會好喝一會不好喝的。

徐小溪這會提著打包的從廚房裏出來,“拔絲蘋果打包好了。”

白奶奶一會也不想待下去了,以後也不想來了,真是氣都氣飽了。

“十塊錢。”她拿出來一張十塊錢的放到桌子上,提著打包盒就走了。

徐小溪還不知道她為啥這麽生氣呢。

程大娘跟她解釋了一通。

徐小溪哭笑不得的,這天下那麽多人,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她倒一點都不生氣,不過她還是很感謝程大娘的仗義。

“我下午的時候要準備試菜,周六要做的菜已經定好,下午先去買點食材回來,大娘您願意來給我試菜嗎?”

程大娘眼睛都瞪圓了,“真的啊?”

徐小溪點頭。

程大娘高興的都不知道說啥,“行,放心吧,我今天一天都在店裏,給你幫忙,大娘幹活利落還幹凈。”

尤天也舉手,“溪姐,我們倆也可以幹活,能下午一起吃嗎?”

徐小溪當然很樂意,“行。”

幾個人約定好,下午四點店裏見。

徐小溪中午把店關上,回家休息,兩點多才出門去菜市場,把子肉店裏還有,早上特意留著的,賣面粉的店裏特意買了一兜剛剛打出來的玉米面,就這麽聞著都很香,帶著粗糧獨特有的香味,窩窩頭最早的起源是不確定的,但有記載的時候就是明朝了呢。

她要做的窩窩頭自然不是明朝時候的那種,也不是五八年吃的那種,其實那個年代吃的窩窩頭用的玉米面並不是現在打的這麽細,更多的是裏面帶著糠,所以會邦邦硬,還喇嗓子,但現在的技術進步,玉米面粉打的細細的,窩窩頭是玉米面跟小麥面粉一定的比例做出來的,小麥面粉中和了玉米面的硬的缺點,讓窩窩頭變得綿軟,還帶著玉米面特有的香味。

地域的差異而言,南方人民其實很少吃這種,甚至可能都沒見過,因為在他們那邊粗糧本就很難買到正宗的,在江縣很常見,在飯桌上也經常有這道菜,比如說梅菜扣肉配窩窩,所以她覺得這次評委也是江縣人民,就做些大家經常吃的,也愛吃的。

青頭菌沒到菜市場去買,是在路邊有老人家自己采摘好的,有新鮮的,也有曬幹的,她兩種都要了一些。

山貨菌幹是最能體現大自然味道的,也是唯一能跟海貨相媲美的,它們長在山野,曬幹後保存了自然的味道,清香獨特,鮮美異常,其實本來她也準備上這道湯,秋冬季節喝一碗熱乎乎的鮮美的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對身體又很有好處。

徐小溪騎著電動車買了食材到店裏,先把明天的牛肉湯給煮上,這邊就開始著手做窩窩頭,她用了一比四的比例來做的,這樣既能增加窩窩頭的粘性跟軟性,也不會喧賓奪主,喪失玉米面的粗糧香味,放在盆裏,加上溫水和成面團,放在一旁醒著就行。

另外就是起鍋準備做湯,幹的青頭菌先用清水過一遍,然後再倒上幹凈的溫水泡發,新鮮的青頭菌直接切成片,準備好蔥花姜片。

熱鍋涼油,蔥花姜片下鍋翻炒,再把青頭菌倒進去清炒,要注意用小火來炒,大火過重會毀壞青頭菌本身的所攜帶的營養元素,用泡幹菌的溫水來做湯,再把整個的幹菌也放進去,蓋上蓋直接燉煮就好。

徐小溪把醒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再分成小塊,每個都做成窩窩的形狀,把子肉就可以夾在裏面,分好就上屜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