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四種羞恥(24)

這個任務確實超乎尋常地順利,先是任務目標斯特蘭奇主動出現,緊接著在進行簡單的對話後,斯特蘭奇完全接受了希克利情急之下扯出來的理由,那就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麽理由。

然後希克利就被帶到了斯特蘭奇目前的居住地。

聖所。他們這麽稱呼這地方,聲音裏帶著不加掩飾卻也十分低調的崇敬。

法師,他們這麽稱呼斯特蘭奇,不過從來不當著他的面這麽說,鑒於斯特蘭奇對“法師”這一詞匯的反應……那是氣急敗壞嗎?斯特蘭奇為什麽這麽看重一個簡單的稱呼,這是希克利完全理解不了的。

雅各·希克利本來也不叫雅各·希克利。

名字和稱呼對他來說是隨便就能更改的東西,他也曾經用過別的名字,配合名字的則是一整套可查詢的履歷。學生,工程師,清潔工,志願者,他使用過這些身份,或多或少也確實做過那些工作。

也許那些身份也確實都是組成他本人的一部分,盡管他從未有過實感:一個人究竟要怎麽樣才算是這個人自己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單純寫在紙面上、記載在档案中的東西,不能算是這個人本人。

特工都有定期的心理評估,接受評估算是他們工作的一項重點。希克利的評估結果總是“合格”和“穩定”,那倒不是他說了謊,或者有著頂尖的偽裝能力。單純是因為希克利確實沒有過什麽心理問題。

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那就不知道吧。

對他的人生沒有什麽影響。

不過希克利確實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畢竟他的同僚們幾乎都被類似的問題所困擾。

據評估師說,思考是人類的本能,而思考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屬於哪裏,更是人類的必經之路。

這一問題的答案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困難:以家庭為單位,以父母親人為錨點,一個人的自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緩慢建立起來;而等到父母逝去,這個人所組成的新的家庭也差不多長成,身份的轉換會導致自我的更新。

小部分人會選擇更加艱難的路途,有些是被迫,有些是自願。但不論如何,人必須有一個確定無疑的身份,以支撐自我和人生。

特工們通常沒有。

……那些話題對希克利來說太奇怪了,他跟評估師說,難道特工不算是一個確定無疑的身份嗎?評估師被他逗得發笑,可是,希克利的疑惑是真誠的。

希克利也能夠理解斯特蘭奇對“法師”頭銜的排斥。無非就是“博士”代表他的過去,那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等原因。可能還因為斯特蘭奇一向以自己的學識為傲,所以不能容忍他的學位驟然降級。

他只是不理解為什麽一個稱呼會那麽重要。

他的意思是,引用莎士比亞的話,“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即使被稱呼為法師,他依然擁有自己的過去和學識啊。

這都是希克利在聖所度過第一個夜晚時想到的。

聖所裏有網絡,但他不會冒險聯網。希克利認為既然斯特蘭奇能讓他光明正大地踏入這方地界,就不太可能動用什麽陰招,他應當在熟悉附近的環境和人之後再考慮聯系長官。

希克利已經從斯特蘭奇的直接和果斷上感覺到了他的光明磊落。

他以為只有斯特蘭奇自己是這樣的。

猜猜結果怎麽著?他錯了。整個聖所都光明磊落到肆無忌憚的程度。

雖然任務過程顯然出現意外,希克利的心態還是相當穩定。他安然地熟睡了一夜,整晚的睡眠都黑甜無夢。

他疑心是硬床板的效果。床上沒有鋪床墊,只敷衍地墊了一層棉布,但他卻睡得比過去任何一天都香。希克利默默地把這記在心中,提醒自己任務完成後換掉常住點的席夢思。

簡單地活動開身體後,希克利用聖所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具清理了自己,並同樣把這也記在心裏:從它們嶄新的未拆封狀態和保質期來看,一次性用品的更換和補充相當頻繁。

再聯系到他住在和主要建築群隔離開的低矮平房裏,左右兩邊都是敞開大門、房間內陳設一模一樣的單人間,很容易就能得出一個結論。

盡管位置偏僻,聖所卻常年開放,而且客人絡繹不絕。

考慮到目前只有他一個人住在這裏,也許這種拜訪很有規律,可能還分了淡季旺季,他只是剛好在淡季抵達。

斯特蘭奇在帶他進來後就將他托付給了路過的弟子,隨後不知所蹤,希克利在聖所內閑逛時也沒有人阻攔他。沒有人告訴他有任何地方是禁區,於是希克利放心地繞著聖所外圍走了幾圈,在腦中畫出大致的平面圖。

……那張平面圖,完全無法成型。

一切都不符合空間規則,聖所就像個時常被無形大手拆卸、重組、擰動的不規則魔方,漫無目的地變換著結構,上一次路過時還是一片枯燥的黃沙,下一次就變成了圖書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