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這姑娘真面熟

鮑嬤嬤正好領著小丫鬟端湯走進來,圍著椅子看了半圈,說道:“當年打這把椅子的時候,我還隨太太去看過呢。這個高度,還是太太親自確定的。謝家為了給太太準備嫁妝,可真是費了好大一番心思。”

謝家遠在徽州,謝氏在時,每年她的哥哥們都會有一兩個進京來看她。但一年一兩次,也實在太少了,何況還只是停留一兩天就走了,所以蘇婼與外祖家不熟。她也沒有去過謝家。對謝家所有的認知,都只來自於謝氏與她身邊下人的描述。

但是她知道謝家是很好的人家,外祖父母和舅舅們也是頂好的,因為每年他們到來,都會給她捎來每個人給的禮物,還有書信。謝氏也並不掩飾對他們的思念。可是蘇婼與謝家這段聯系在謝氏過世之後,也徹底斷了。

她隱約只記得前來奔喪的兩個舅舅與蘇家起了爭執,從前很和善的大舅二舅,竟然在謝氏屍骨未寒時露出了猙獰面孔,他們執意要拿回當初給謝氏的嫁妝的基中一部分。雖然嫁妝是娘家給的,可是謝氏是有一雙兒女在世的,謝家要回嫁妝這個做法,多少是有些不合理了。

沒有了謝氏作為橋梁,加上謝家再也沒有人進京聯絡過她和蘇祈,這關系也就此不存在了。

想到這裏她卻是忍不住問起鮑嬤嬤:“舅舅當年為何要討回母親的嫁妝?”

鮑嬤嬤看了她一眼,直起放湯彎下的腰說道:“謝家家大業大,當初給太太的陪嫁就值四萬兩銀子,有姑娘和哥兒在,他們怎麽可能會討回嫁妝?姑娘從哪裏聽來的?”

蘇婼只覺得稀奇了:“我親眼看到的呀,當時我就跪在靈堂裏,看著舅舅與父親在爭執。”

“沒有的事!”鮑嬤嬤道,“謝家絕不可能做出這樣不體面的事來。我不相信。”

蘇婼望著她滿臉的堅定,把話吞回去了。

哪怕是隔了一世的記憶,她也記得清清楚楚!可是鮑嬤嬤也不像是說謊,對她來說,這件事才過去三年,她更不可能記錯。難道真是自己記岔了?又或者他們爭執的並不是嫁妝?

她問:“既然沒有,那舅舅為何都不曾進京來了?”

鮑嬤嬤嘆氣:“舅老爺們本來就對老爺冷落太太有意見,太太也不在了,又來了新太太,他們還來又有什麽意思?”

“那他們也不惦記我和祈哥兒麽?”

鮑嬤嬤溫厚的目光望著她:“蘇家再怎麽著,也不至於苛刻自家嫡出的姑娘子弟,要是他們連這都做不到,謝家當初又為何會同意這門婚事呢?想來只要姑娘和哥兒都太平安康,謝家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來了,反倒是容易旁生枝節。”

“來看自己的外甥,能有什麽枝節?”

鮑嬤嬤低頭舀動著碗裏的湯道:“總歸要顧及如今太太的臉面啊。他們來了,倒像是不放心她似的。那種當著親戚的面擺出和善姿態,背地裏就專給繼子女小鞋穿的後母太多了,或許謝家也不能不顧及吧。”

蘇婼想了想,竟幫徐氏說起話來:“她不是這樣的人。”

“我們自然都希望不是。但是謹慎些總歸好啊。”鮑嬤嬤說罷把湯塞到她手上,“別愣著了,快趁熱喝,涼了喝傷脾胃。燉的是姑娘和太太從前都最愛吃的榛蘑雞湯。我用小火瓦罐足足燉了兩個時辰,好喝得很,快嘗嘗。”

濃湯的香氣頓時撲滿了鼻腔,蘇婼平日就熱衷於美食,此時已抵擋不住了。

……

宋家老夫人辦的是六十大壽。老夫人生了三子兩女,長子便是宋泯與宋奕如的父親宋宣,兩個女兒都嫁在京外,這次都攜夫帶子的回來了,宋家早就熱鬧得不行,韓陌約了宋泯兩次,宋泯都沒能抽空出來。

上次與宋家達成協議,東宮這邊便就把宋泯的三叔宋宜調到了中軍都督府,在鎮國公座下當了文官。宋家光是嫡支就出了三進士,學問才能是不須說的,宋宜除了頭去的三天挪去了大部分精力熟悉公務,後來便已成了鎮國公的得力輔助,這些日子,他連歸府的時間也早了很多。

早上他上園子裏給楊夫人摘新鮮的花來插瓶,出了園子就見韓陌大步往外院走,便把他喚住:“你又上哪兒去?你娘催你去宋家赴宴呢!”

韓陌腳沒停地扭頭道:“我去去衙門就回來!”

然後他就在鎮國公的咕囔裏出了門。

宋家他當然要去,不然回頭得被楊夫人罵死,再說宋家這回夠意思,給了蘇家那麽個好先生,讓他很有面子,這個場他自然也要去捧一下。只是宋延這裏打聽到一點消息,是來自蘇家,原來蘇纘連日暗查鬼手,竟然已經找到了早前秦燁那間香油鋪子,既然答應蘇婼要掩護她,那自然是得去交代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