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金釵

“夫人, 看看這個呢?”

鄒氏從一堆粲然首飾中挑出一枚金釵。

侍立在旁的婢女雙手接過,遞給倚在貴妃榻上的美婦人。

美婦只粗粗看了兩眼,意興闌珊道:“做工還算精湛,只是有些舊了。”

鄒氏陪著笑說:“夫人眼力好, 見過的好東西成千上萬, 這種舊物,自然入不了夫人法眼。”

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 房中人都笑了。

周嬤嬤笑道:“你上次帶來的扇子挺別致, 夫人和幾位小姐都喜歡,這次怎麽沒瞧見?”

“周姐姐請見諒, 制扇子的尹氏病了,沒來得及做新的, 一旦有了新品, 老身第一個帶來給夫人瞧。”

美婦笑了笑,端起茶碗淺抿一口, 這就是送客的意思了。

鄒氏起身告辭,周嬤嬤送她出去,二人出了垂花門,來到園子裏,遠遠瞧見杭州知府徐老爺在陪客飲茶, 那客人是名年輕男子,生得面若冠玉,溫文爾雅。

鄒氏忍不住打聽:“這位公子可是府上哪門親戚?竟是頭一回見。”

鄒氏年紀輕輕就守了寡, 膝下只有個傻兒子,為了貼補家用, 時常出入內宅後院,做些保媒拉纖的活計, 有些官員要納小娶姨太太、內眷寂寞難耐想出墻的、小姐一不小心弄大肚子、求打胎藥的,都由她從中斡旋,什麽烏七八糟的醜事都有,說穿了就是個牙婆,這知府大宅她常來,周嬤嬤是徐夫人娘家的陪房,同她也是混熟了的。

周嬤嬤解釋道:“倒不是親戚,據說是北京來的一位翰林,咱們老爺賞識他,時常召他入府敘話。”

原來還是個官兒,鄒氏的心思一下活動開來:“可娶了妻不曾?”

周嬤嬤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什麽,笑道:“你就別打他的主意了,要打還輪得著你?咱們老爺就想招他做女婿,一問才知道,原來人家娶了夫人的,就是咱們杭州人,不然他大老遠的,跑這兒來幹什麽?”

鄒氏也笑:“娶了夫人,還能再娶嘛,他們男人,哪個不是三妻四妾的?”

二人邊說邊走,眼看徐老爺就在前,紛紛斂了笑容,過去請安。

鄒氏起身時,懷裏的包袱不慎掉了下去,裏面的首飾散落一地,她慌忙賠罪,一面去撿,眼見還剩最後一枚金釵未撿,一只修長的手卻先她一步拾了起來。

“這金釵,你是從哪裏得來的?”

鄒氏急忙答道:“回公子的話,是位姑娘,手中急著用錢,托老身找買家,老身便帶來給徐夫人看看。”

那人緩緩轉了下手中金釵,饒有興致地笑道:“既然如此,賣給我如何?”

鄒氏一聽,哪能不同意,但畢竟不好當著知府老爺的面做生意,只能幹笑道:“公子見諒,價錢方面,還未跟那位姑娘談妥,不如公子留個住址,老身談妥了再給公子送去。”

客人道:“不妨,多少錢都可以,正好我也想見見這位買家,便同你一道去罷。”

說完,他從容起身,朝徐老爺告辭,和鄒氏一同走了出來。

一路上,他一直向鄒氏打聽賣家的事。

鄒氏猜他擔心這金釵是贓物,所以明裏暗裏地問話,便說:“那二位姑娘是才搬來的,瞧著像是主仆,老身也不大清楚她們的底細,只知道主人姓尹,丫鬟叫喜兒。”

“姓尹啊……”客人喃喃自語。

鄒氏覺得他的神情有些怪異,卻沒放在心上,女人家天生就愛嚼舌根,她也不管對象是誰,一股腦地說了起來。

這尹姑娘搬來善民坊後,一直足不出戶,人倒是極漂亮的,性情也溫婉和順,只是話不多,有點怕生,問她爹娘在哪兒,家住何方,可曾婚嫁,一字不答,逼急了就進房裏躲著,惹得街坊四鄰們猜測紛紜,有的說她是大戶人家私奔出來的小姐,有的說她是青樓裏從良的女史,反正不是正經來路,眾人嫌她臟,也不大同她來往了。

偏偏這尹姑娘心靈手巧,從街市上買來一些素扇,再往扇面上題字畫畫兒,不值錢的扇子也能賣出幾兩銀子的高價,她和丫鬟喜兒都是姑娘家,不便拋頭露面,鄒氏便替她們賣扇子,從中抽成,也賺了些錢。

“公子且坐著,稍候片刻,老身去請尹姑娘。”

鄒氏將人帶回自己家,奉上一盞茶。

客人掀起茶杯蓋,撇了撇浮沫,意味深長地笑:“不急。”

鄒氏去了尹家,敲響院門,來開門的是喜兒。

“鄒大娘,你怎麽來了?不是說了小姐病著,扇子要晚幾日嗎?”

鄒氏笑著道:“不是扇子的事,喜兒姑娘,你們那金釵有人看中了,我特意來問問,價錢賣多少合適?”

喜兒這才記起這事。

前陣日子,她們剛搬進來,因為買了房,手中積蓄不多,為作長久計,還是想將首飾當了,反正都是些身外華物,留著也沒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