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西苑

西苑在紫禁城以西,由北、中、南三海組成,其歷史可以追溯至遼代,昔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建都燕京,曾在城東北郊建“瑤嶼行宮”,這便是西苑的前身,金代始建三海,稱為太液池。

靖康之難時,金人攻破汴京,不僅將徽欽二帝擄走,還劫掠走大量金銀財寶,其中就包括曾拖垮整個大宋王朝的艮嶽太湖石,金人將其移運到太液池中的湖心島上,稱“折糧石”。

自成祖爺遷都北京後,便在元大都的故址上建成紫禁城,西苑作為離宮別苑,主要是供君臣遊樂,但有時也用作視朝之所,比如先帝穆宗在位時,因厭惡大內,便遷居西苑萬壽宮,一住便是二十多年。

正值炎夏,西苑風景宜人,太液池波光粼粼,岸邊遍植垂柳,其中一株綠柳下,泊著一只小船,船上伸出一只釣竿,船上二人正下棋,一人在岸邊侍立。

棋盤上高下立現,執黑一方攻勢淩厲,將白子的一條大龍殺得幾乎七零八落,白方的棋路顯得更散漫一些,似乎是想到哪裏下哪裏。

“你再不認真下,就要被朕吃幹凈了。”

延和帝來了一手“扳”,順便提去兩子。

“不下了,沒意思。”

懷鈺將手中白子扔去一旁棋缽,百無聊賴地往船上一躺,枕著胳膊假寐。

延和帝見了他這懶散模樣,嘆道:“打小你就坐不住,讓你坐著讀會兒書,像屁股下有針在紮,長大了還是這毛病,看來日後朕老了,指望你安安靜靜陪上一時片刻,怕是不能的了。”

懷鈺聽了這話,睜眼笑道:“萬歲爺春秋鼎盛,何苦說這話?”

“你是嫌朕啰嗦了。”

延和帝拿起釣竿,看也不看他一眼,道:“滾罷,少惹事。”

“遵旨。”

懷鈺從船上一躍而起,生龍活虎地跳上岸,小船吃不消,猛烈地晃動了一下,濺起不少水花,打濕了延和帝的龍顏。

延和帝一抹臉上水漬,勃然大怒:“臭小子,你找打……”

回頭一瞧,哪裏還有懷鈺的身影。

延和帝:“……”

延和帝給氣笑了,一面搖頭,一面笑:“這小子,被朕寵得不像話了。”

樹下的高順也不禁莞爾:“小王爺還小,總是不脫少年習性。”

“還小?十九了,都可以娶媳婦兒了,朕像他這麽大的時候,都和他父王上沙場打韃子了。”

想起往日和兄長並肩作戰的豪情,延和帝略顯怔忪,一副陷入回憶的神情。

高順提醒道:“皇上,衣裳都濕了,穿著容易受涼,要不回去更衣?”

延和帝陡然回神,低頭望了眼打濕的衣襟,道:“不用,將你的外袍脫了給朕便是。”

“這……”高順猶豫。

“快脫。”延和帝說。

高順只得將外袍脫了下來,因為皇帝今日不想惹人注意,所以是微服出遊,他也沒穿蟒衣,只穿著一件簡樸的青色粗布長袍。

延和帝脫下濕衣,換上青布袍,他常年習武,養出一身腱子肉,稱得上虎背蜂腰,即使身著布袍也英氣不減。

高順不敢穿天子的衣服,只將那濕衣搭在臂上。

延和帝便讓他不用在此服侍,先回去換衣服。

高順告退後,延和帝繼續握著魚竿垂釣。

午後靜謐,陽光透過柳樹梢,灑在水面上,猶如碎金,一陣風起,柳葉翻飛,又漂在湖面上打轉。

延和帝正垂頭昏昏欲睡,忽然聽得背後一聲喊。

“老伯,你這船還開麽?”

延和帝猛地驚醒,回頭一看,是個小姑娘,約莫十七八歲年紀,穿著一襲豆綠對襟短衫和月白馬面裙,俏生生地立在柳樹下。

“什麽?”延和帝一怔。

那姑娘走上前來,指著太液池道:“蓮蓬肯定熟了,老伯,您能劃船帶我去摘麽?”

延和帝扭頭望一眼,太液池中芙蕖灼灼,蓮葉青青,蓮蓬大而飽滿,正隨風輕擺。

他頗有些哭笑不得:“你知道我是誰麽?”

“知道啊,”那姑娘點頭道,“你不是這園中專門搖槳的艄公麽?我這兒有錢,不會讓你白幹活的。”

她說著,從袖中掏出一個湘妃色錢袋來。

原來是將他錯認成艄公了,延和帝低頭望一眼自己的穿著,心想這確實很容易誤會,又想這姑娘不僅要偷皇帝的蓮蓬,還要皇帝劃船帶著她去偷,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他莫名生出逗弄人的興致,也不說破,而是一本正經道:“劃船帶你去摘是可以,不過我不要你的錢。”

“那你要什麽?”小姑娘一臉好奇地問道。

“你陪我下一局棋,你贏了,我自然就帶你去摘了。”

那姑娘輕呵一聲:“還以為是什麽呢,這有何難?來下罷。”

說著登上小船,在棋盤前坐定。

先前的棋局未收,正是盤殘棋,延和帝問道:“小丫頭,你是要接著這盤棋下,還是另下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