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燕王掃北(第3/3頁)

一個墾荒隊就是一個整體。

每一個隊員都是這個整體的一份子。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這對於小農時代的人們來說,絕對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差不多,不僅僅是農業,工業也一樣,協作才是未來。”

楊豐說道。

“協作也能最快變成軍隊吧?”

張輔說道。

“呵呵!”

楊豐惟有呵呵。

當然,這種事情大家都懂。

畢竟明軍的衛所制,也算是初級的協作了,一個衛所裏面種田的,打仗的,制作武器的,治病的,甚至教書的經商的,同樣也是分工協作,只不過種田的的確是各自種各自,但如果是修水利之類,也是由軍官帶領以軍事化組織來完成。

而楊豐這些年建設的工廠,墾荒隊這些,用協作完成初步紀律化,一旦有需要當然也隨時可以征兵。

不過好在他都是在會寧之類偏遠地區搞這些。

威脅有限。

“你回去告訴燕王,他就算出兵也得過完年,到時候我會去開平或者直接去捕魚兒海與他會和。”

楊豐說道。

他現在可沒興趣去北平。

朱棣出兵得做好充足準備,而且得挑好時候。

通常都是過完年,也就是即將開春前,因為開春之後遊牧部落就分散開放牧去了,而更早的冬天那時候冰天雪地,明軍自己也受不了,只有這個窗口期,屬於氣候稍微暖和,而且牧民還沒散開,那麽直搗幾個主要的越冬牧場就行。

捕魚兒海就是這裏面可以說最大的一個。

呼倫貝爾大草原嘛!

雖然也是零下三十度,但終究比庫倫強點。

在失去了漠南草原後,也就那裏能當越冬地。

張輔也沒多說什麽,繼續欣賞著半機械化收割的場面。

他緊接著離開會寧。

雖然他的新職位是通州衛指揮同知,但通州衛作為北平都司所屬,當然也在這次調兵中,所以他回去就任後緊接著就會率領通州衛的騎兵,加入到燕王的掃北中。而楊豐繼續在會寧完成他的收獲,整個墾荒區的五萬畝大豆,在冬天到來前,全部完成收獲並運輸到了會寧城的倉庫。接下來需要的是等著漫長的冬天過去,然後裝船沿著松花江順流直下,而在這邊向鯨海衛運輸的同時,從南方起航的海船也會同樣駛往這座可以說目前大明最北端的城市。

在那裏完成轉運。

最終在明年冬天到達江南。

當然,這些就不用楊豐管了,他在臘月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