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明新經濟實驗區(第2/3頁)

獻屬於很好的謚號,只是曹家開了個頭,才讓人聯想,但這個謚號本身是極好的,至此龍鳳政權得到了明確的承認,就是宋朝的延續,歷史上可以稱為後宋了,北宋,南宋,後宋一脈相承,類似於後漢。同樣龍鳳政權的那些大臣也得到承認,包括朱元璋自己當年的宋儀同三司,江南道興台左丞相,吳國公,乃至於後來的吳王。劉福通,毛貴,關先生等人,乃至於朱元璋他老丈人郭子興,統統都作為宋臣,雖然他老丈人已經封了大明滁陽王,但至少人家死的時候還是大宋元帥。

總之這些人一並放到這個宋祠之中祭祀。

包括宋朝其他皇帝。

反正周王府大的很,正殿放帝王偏殿放群臣。

能找到屍骨的另外修墓,找不到的就算衣冠冢,關先生這些連衣冠都找不到的就立個碑,而且專門在開封給宋祠設了一個衛守護,另外也守護在鞏義的宋陵。

給足面子了。

所以現在就等昭告上天了。

至於河神當然回他的黃河,不過臨走前還給大明皇帝提了個建議,就是重修黃河北流故道,引黃河水恢復北流,趁著現在河北人煙稀少,尤其是宋朝故道沿線更沒多少人口,讓黃河北流以繁榮河北。同時減輕黃河的維護壓力,另外也避免南流繼續堵塞淮河出海口導致兩淮洪水泛濫,甚至洪澤湖不斷升高,甚至河神還警告說再過幾年,恐怕就得修洪澤湖大堤來阻擋湖水淹沒淮揚了。而且就算修了也沒用,以後隨著黃河泥沙不斷在清口淤積,這個大堤隔幾十年就得加高甚至重修。

當然,他只是提建議而已。

是否采納,這個是大明皇帝的事,畢竟這個工程太大。

不過這件事在明朝的確有人試圖幹過,成化年間就有個大臣,提出引黃入衛以通漕運,但被否決,那時候京城在北平,河北早就人口稠密,引黃入衛一旦決口,淹的可就是大明的京畿了。

但這時候不存在這些問題。

整個河北加平津目前也就兩百萬人口而已。

很輕松可以讓出一片河道。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修河堤,所以這是個大工程,但如果從現在開始幹,花十幾年時間還是能完成的。

“大使,老朽活了這麽久,還是頭一次聽說君可以與民為盟。”

劉三吾站在楊豐身旁說道。

“那您應該慶幸自己活的久,能看到這種盛舉。”

楊豐說道。

“如此,君臣之道何存?”

劉老頭很平靜地說道。

“民為貴,君為輕,這可是你們儒家說的,既然民為貴,那尊重民意有什麽問題嗎?至於君臣之道,我記得君不正,臣投他國,國不正,民起攻之也是你們儒家說的吧?

那你們這君臣之道何存?”

楊豐說道。

劉老頭笑而不語。

其實這種局面對他們有利,這也是這些文臣不搗亂的原因。

之前山西各都的推選,只不過是那些耆老鄉賢們腦抽,主要是怕事後擔責,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只要這種推選結果要麽是他們,要麽是他們扶持的人,不可能出現之前那樣把些刺頭推出的情況。

也就是說以後如果真在這樣重大事情上讓地方推選來議事,那肯定就是耆老鄉賢們控制局勢。

也就是士紳們。

這是好事。

只不過這次被楊豐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已,但以後不會這樣了。

實際上現在澤州等地的都頭推選就已經開始士紳化。

而他們之前孜孜以求的,無非也就是從皇權手中爭奪權力,現在楊豐搞出的這套,正好可以讓他們以民意方式爭奪權力,當然不能反對。就算因為是楊豐搞出,所以不能公然支持甚至要指責一下,但卻是要在一旁坐收漁利的。

“劉公,聽說您是這一科的主考?”

楊豐突然笑著說道。

新的科舉得過完年,不過主考已經定了。

“正是。”

劉老頭點了點頭。

“那就祝您能給陛下再選些才子了。”

楊豐說道。

所以南北榜該開始了。

雖然現在局勢改變,但要說這老頭再搞出南榜,應該也是很有可能。

教訓一下北方文臣啊!

這一次來恭,暴昭這些北方文臣扮演了什麽角色,劉老頭他們可是清楚的很,這些北方文臣明顯已經效忠皇太孫了,這樣南北文臣事實上已經對立,有這個機會不教訓他們一下才怪呢!更何況北方文臣只要有一科出現斷裂,那就是南方文臣多出數以百計的官職,然後形成巨大優勢,反正劉老頭今年都已經過八十了,也不在乎出事。

他已經超越謀反謀大逆謀叛和殺人以外的所有法律了。

而且這已經不是儲君之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