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明新經濟實驗區

談判……

那也就只能談判了。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個局並不是楊豐自己搞的。

他們的最高統帥也有份。

皇太孫也有份!

既然這樣大家還糾纏個屁,無非就是陪著人家演戲而已。

所以最終經過楊大使這個中間人的奔走,山西百姓也都同意了,這個也很合理的,上次參與的主要是太原府和平陽府,實際上平陽府也有幾個州縣因為各種原因沒參與。而澤州潞州另外還有也算山西的大同府,這些都沒參與,哪怕大同府不算,光剩下的山西人口裏面,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沒有推選都頭參與。

還有軍戶也沒參與。

既然是要民意,那就應該所有民都參與。

最終新一輪大會得到確認。

皇太孫本人對此很滿意,認為這種方式,也給以後處理一些事情做出了範例,一不用死人,二不用耗費錢糧,和平解決爭端。

足以垂範百世。

當然,這些都頭們向開封的匯聚還需要點時間。

而且他們也有條件,比如之前的均田免糧,比如軍戶分地,這些才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後面的軍戶分地問題,這個涉及大明國策。不過楊豐本來一直在遊說朱元璋修改軍戶制度,而且幹脆讓劉姐傳了些明朝軍戶制度後期糜爛的記載,直接都讓皇太孫拿給他看。老朱本來也有些動搖了,說到底他維持軍戶制度的原因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但如果財政寬裕百姓負擔本來不重,那麽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代價是將領們不滿,畢竟這樣會動他們的利益。

但也僅僅是不滿了。

畢竟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俸祿,還都經商。

朱元璋不禁止軍戶經商,明初軍戶經商很普遍,而且這時候也沒有單獨的商籍,民戶軍戶都可以經商,所以將領經商很普遍。

剩下均田倒是很簡單,其實皇帝陛下也很樂意借著這個機會,把山西的大地主們地分了,這一場事件,讓皇帝陛下也看出山西的大地主們還有一定實力,這是必須要打擊的,正好現在百姓要分地了,也不會再聽他們的,那就給他們把地強行分了。

看你們以後還怎麽搞事情。

免糧的確不好辦,但山西終究也就一年兩百萬石,僅僅相當於大明歲入的十五分之一,如果楊豐能夠通過經濟改革,讓山西的工商業稅收超過這個數字,也可以接受。

而且山西的稅糧主要供應大同一線的駐軍,只要楊豐能保證解決這個問題就行。

其他各省效仿的問題……

那先看看山西的改革再說吧!

如果山西能夠通過楊豐的經濟改革發展起來工商業……

那可以推廣啊!

皇帝陛下收稅是收糧食,就算工商業發展起來,還是買糧食交稅,糧食安全沒什麽影響,反而會逼著商人開荒。畢竟真要是買糧交稅,必然會導致交稅期糧價上漲,那麽對於商人來說,與其買糧交稅,還不如開荒種糧交稅。

至於開荒需要的人力,那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了。

可以用奴啊!

楊豐在會寧已經這麽幹了。

當然,不是楊豐幹的,事實上會寧的開發是綠奴管著,她早就引入了這種先進模式,扶桑的衛所將領從南邊倭國購買倭奴,龍泉府的衛所販賣朝鮮奴賣給墾荒隊,不過目前以女的為主。

那些墾荒隊員們本來身邊女人不是倭女就是朝鮮,也不存在適應問題。

這些女人很能幹的。

實際上這個計劃就是楊豐和皇太孫合夥,試圖在山西搞出個經濟實驗區,並不是楊豐自己搞的,朱允熥也一直想試驗新經濟政策,但他爺爺嚴禁他在江南搞。朱元璋對江南的農業區看的很緊,甚至視為底線,怎麽搞都不能動產糧區,直隸,浙江,江西包括湖廣,這片區域不能給他動,這是大明糧食安全的根基。

所以只能往山西發展。

畢竟搞這個一則需要地方能夠糧食自給自足。

糧食自給自足是工商業發展的前提。

糧食都不夠吃還發展個屁!

二則要有工商業傳統。

山西最合適。

從始至終楊豐都不是在胡搞,他的每一步都通知了朱允熥。

當然,也可能沒來得及等他同意而且行動方式完全自主,但這是一種交換,畢竟朱允熥是要他解決周晉二藩,他可以給皇太孫解決這兩個危險的叔叔,但他怎麽搞,那個用不著皇太孫管了。

京城。

楊豐站在龍江關,看著江面上試航的新式戰艦……

他當然沒必要一直在開封。

這時候那裏還在修祭壇,包括把周王府改成敕建宋祠,朱元璋給韓林兒加了個宋獻宗……

當然,不要過度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