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北大開發(第3/3頁)

說到底這裏太苦了。

總得讓這些戍邊將士們能有在這裏待下去的動力。

當然,主要是這對楊豐有利。

他的遼東墾荒要想撐下去,當然不可能光靠種田,事實上種田只是撐下去的基本條件,但想要讓人能接受零下三十度,就必須讓他們能看到零下三十度的光明未來。

種田。

工商業。

甚至跑出去搶。

其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工商業了。

所以他需要一個開放的遼東商業環境。

忽悠完了郭英等人,楊豐和朱植同行北上,他們直接在遼河坐船,然後乘著已經完全轉過的南風,沿著遼河逆流而上到達老米灣,在這裏下船到達開原。然後楊豐在開原看到了他設計中的木軌運輸,這條打著給吉林運輸糧食名義修建的木軌,基本上按照他的要求,只不過比他想象中的更簡陋。一根根只是粗加工的木軌鋪在同樣粗加工的枕木上,底下是夯實的路基,也沒有石子什麽的,這在這個時代很難。

單純夯實的路基就行。

反正維修簡單。

為了避免錯車,幹脆修復線,一條北上一條南下。

因為木料充足,而且工藝簡單,建造速度很快,現在已經快要鋪到昌圖了,包括配套的馬車也已經在上面使用。這個同樣簡單,就是包鐵車輪而已,只不過車輪內側有阻擋,唯一的問題就是對木軌磨損,解決辦法是木軌同樣包鐵。

不過這個需要鐵場的產量提升上來以後,目前的辦法很簡單。

給木軌大量刷油。

然後磨損到一定程度就換。

守著茫茫原始森林,那木料是最不值錢的。

然後楊豐和遼王,就可以乘坐木軌馬車體驗速度的感覺了。

“這還是太慢了!”

楊豐坐在四輪木軌馬車上無動於衷地說道。

“這還慢?”

旁邊明顯很興奮的遼王,看著身旁不斷後退的小樹。

遼東的工匠們,已經學會植樹來防止水土流失了,所以這條木軌道路兩旁全是新栽的小樹,畢竟對於這種夯土的路基來說,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水流沖刷,除了地勢要略微高出兩旁,剩下就是植樹減緩。

“這能有多少,時速三十?比個電動三輪快點有限啊。”

楊豐感慨著。

當然,在這個時代,一輛裝了兩千多斤貨物的馬車,以電動三輪的速度向前,這已經可以說是奇跡了。

放到過去走夯土道路,從開原把一千斤糧食運到昌圖,哪怕馬車也得走半天,現在一個小時,如果按照計劃一直修到吉林,可以把這趟對目前明軍來說負擔最沉重的運輸距離,縮短到十天以內。而且一輛馬車的載重能力也可以翻倍,不過這樣的話需要更多士兵維護這條道路,所以護路軍也該出現了。

不得不說這已經算是大明版的東北大開發了。

鐵路延伸到哪裏,繁榮就到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