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知行合一

盡管顧翊的業績被頂替事件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業績也自然歸到顧翊頭上,讓她獲得了她應得的一些酬勞,但是顧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不是很開心,倒不是因為小蕓走了或者怎樣,只是覺得好像自己還是把職場想象的太簡單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都能夠跟自己的心理預期相吻合。

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磨煉,讓顧翊學著如何識人辨人,也在隨著自己業務能力的精進,讓她開始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人總是要進步的,要進步就要學習,顧翊深知自己在大學學習的是藝術專業,在材料學這種理工科才會學習的專業知識上她一定是跟別人沒法比的。

於是顧翊便“另辟蹊徑”,既然自己專業知識不如別人,那為何不將自己的專業轉化為自己的長處呢,“取長補短”可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自己並不需要學習與材料有關的專業知識,只是在此基礎上融合自身專業的長處,利用自己獨有的審美能力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在了解客戶需求後可以適當地提出優化建議,這樣一來將會為自己與客戶的談判增加更多的談資,也會讓客戶更加相信自己的專業能力。

說幹就幹,在顧翊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後,專門讓弟弟顧麟給自己開了一個書單,以便在自己的空余時間可以對著這些書學習。既然是涉及材料相關,自然免不了一些專業上的術語以及各種公式、算法,如格子常數、米勒指數、自由度、相率等詞匯對顧翊來說不僅亂七八糟甚至有些拗口,難免會讓她在嘗試理解時抓狂。

但是沒辦法,欲要人前顯貴,必要人後受罪,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種同行之間的競爭以及擺脫因為金錢帶給自己的壓力,顧翊愣是逼著自己看書學習,遇到實在難以理解的問題就打電話讓弟弟給顧麟自己講解。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顧翊就嘗試著在自己的話術中適當揉進一些專業名詞,甭管對方有沒有采購意向,至少能展現出顧翊的專業度,提高客戶對公司效益的轉化率。

在顧翊這種“知行合一”的學習方式下,顧翊的專業度可謂是突飛猛進,一改往日那種只會以嘴甜套近乎來獲得意向客戶的認可的方式,而是憑借著硬實力來拉取客戶資源,曾經一度有的客戶都已經準備跟別家公司簽單了,但是在跟顧翊接觸之後轉而跟顧翊簽了合同,為此這件事情顧翊還獲得公司的嘉獎,由此更加堅定了顧翊在這條道路上奮鬥下去的決心。

其中有一個客戶是國內很多材料廠商都想要跟其合作,他們是一個位於北J市朝陽區酒仙橋的798藝術產業園區裏面做雕塑制品的公司,他們此次對於材料的要求是極高的,據說是用於代表國內到歐洲參展的雕塑作品中。

赤霄玻璃鋼材料研發有限公司通過某種渠道率先了解到客戶的需求,於是便在第一時間召開銷售部門、公關部門等多部門參加的內部聯合會議,他們的目的自然是要拿下這一單。他們用來采購的材料自然是沒有多少錢,對於公司來講也沒有任何利潤可圖,但是這個材料畢竟是用來到國外參展的,一方面可以為國爭光,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可以為自己做一波免費宣傳,這樣的話社會效益將遠遠大於經濟效益。

話又說回來,畢竟赤霄公司是業內的年輕企業,又有何資本去跟那些材料行業的龍頭競爭,盡管如此,赤霄的高層領導還是決定試一試,萬一上天眷顧赤霄,這一仗打得漂亮公司可就徹底在材料市場站住了腳,即使是沒有競爭過其他公司那也是雖敗猶榮,畢竟公司要成長,員工也要成長,就應該多磨練磨練。

這個艱巨的任務自然是落到了銷售部門,公關部門予以配合,盡可能的為銷售部爭取到參加材料招標會議的名額以及做好對方公司的北J調查,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那麽問題來了,銷售部門那麽多人,總是要委派個代表替公司競標,又該派誰做代表呢?按照正常的方式來講,一定是這個公司銷售部門的銷售精英或者老前輩才有資格,赤霄當然也是這麽做的。但是卻被對方給拒絕了,應該是個人都能猜得到這是什麽原因,無非就是都知道這個骨頭比較難啃,如果拿下了自然少不了公司的項目獎金以及升職機會,但是一旦拿不下來他當然也怕砸了自己“常勝將軍”的招牌。人做到這個地步一定是非常愛惜自己羽毛的,公司只有另選一個代表。

不知怎的,當天開會提到這件事情時,顧翊竟然腦子一熱舉了手,主動請纓作為代表替公司出戰,其他人看到顧翊舉手也是議論紛紛,公司領導看到沒別的人可用,顧翊這段時間的進步也非常大,也可以讓她嘗試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