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2頁)

想想二十多年前,想想當年劉皇帝是怎麽對付他那兩位皇叔的。劉信圈禁至死,若非徐王劉承赟求情,他的子孫或許都從宗室族譜中除名了。

劉崇也未得善終,抑郁而亡,子孫也被禁錮了近二十年,死的死,病的病,方得解禁,重新出現在大漢的政治舞台上。

有這兩例在前,區區一個李少英又算得了什麽,對於一些老臣而言,此事只能證明了,劉皇帝的底線還是明確,他還是那個劉皇帝,該不容情之時,是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手軟。

宮中的震蕩雖然平息了,但余波還需要時間來平復,而由此引發的一些軼聞也逐漸流傳開來,傳到民間,又成了許多嚴重失真的小說故事。

當然,最為民間所津津樂道的,乃是劉皇帝開釋宮人的舉動,經過包裝宣傳,很多人都把此事當作是明君聖主的標簽。

經過皇後的細致考慮,最終決定,宮中留下一千九百二十人充任司局,填補宮室,用以維持宮廷日常。

比起劉皇帝口中的七百人,可要多多了,即便如此,在原本的基礎上,也砍掉了近約六成的人員。

那三千多人的內侍宮娥,也由皇後主導,做妥善安排,分批放出。一千七百多名宮女,只有三百多人,拿著補償及文書,得以返鄉回家。

剩下的,除了一小部分分配到諸皇子府上伺候外,剩下的都安排給宿衛及禁軍中的將士了,講難聽點,這就是劉皇帝分女人了,而效果是顯著的,軍心大振,人情沸騰。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福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要知道,僅常年在京值守的宿衛、及三衙禁軍總數有五萬多人,這麽多人中,單身獨居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僧多粥少,根本不夠分。

因此,搞平均主義,也是不現實,另外一方面,收買軍心,固然是劉皇帝的目的之一,但需要他收買的,還是那些在軍中掌握一定解釋權的軍官。

有一說一,一般的軍士,是不夠資格的,收買他們,有更低廉有效的辦法。而從軍官的角度來看,這個數量就大大減少了,再加上,在大漢軍中有軍職的人員,大多數都是成家的,職位越高,越是如此,朝廷也需要他們有家庭的牽絆,才好忠誠盡心地賣命。

因此,當兵部把最終名單報上之後,發現不是宮女不夠,而是符合條件的官兵不夠,於是又展開了新一輪的篩選,這一回是放寬到整個京畿的駐防部隊。

而總得來說,這是一次對基層指揮軍官的恩賜。

除宮女之外,那些宦官的安排,也多費了些心思。比起宮女,他們也更難安排,畢竟是無根之人,出了宮就是遭人鄙視與白眼的。

而清退出宮的人數,也有上千人,最後還是經過劉皇帝親自的決定,方才有個最終方案。除了分一部分與東宮及諸王府上,其余人等,各給錢糧,並賜階官,能還家者還家,無家可歸者,則安排到鄉裏之間。

劉皇帝相信,到了地方,尤其是那些皇權難下的鄉裏,這些宦官,也是他,對皇權最敬畏忠誠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