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是好是壞?(第3/3頁)

“我了解,但我認為這種執念是愚蠢的。”迪隆話說得很重。“我堅持我當初的看法,相隔時間如此近的亞洲杯,就應該被當做是球隊鍛煉的機會,而不是孤注一擲爭取好成績。你們足協當初找我時,我就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如果要我執教中國隊,那就不能對亞洲杯有任何成績上的要求,也必須答應我,不征召留洋球員……結果他們不同意。”

迪隆聳肩攤手。

“他們確實很難同意,豪爾赫。要知道就算是日本和韓國,也會在亞洲杯的時候召回留洋球員。亞洲杯從競技水平上不是亞洲最頂級的足球賽事,可是意義重大,沒有誰會這麽明目張膽放棄亞洲杯,對外宣稱把亞洲杯當作大號熱身賽……”於金濤說道。“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是單純的足球問題……”

“但你們的情況和日本、韓國並不一樣。明年一月份的時候,搞不好張、星、夏、王他們還都沒完全融入各自球隊呢,就要被抽調回來參加亞洲杯……如果我是他們所在俱樂部的主教練,既然他們肯定會缺席兩個月的訓練和比賽,那我為什麽要給這些中國球員機會?好不容易把他們培養出來之後,再等到一月份的時候給我背刺嗎?”迪隆搖著頭哼道。

於金濤被他說的啞口無言。

他們就這個問題私底下也討論過,於金濤確實無法反駁迪隆的這個理由。

歐洲俱樂部主教練可沒有什麽“為中國足球奉獻一切,不計回報,大局為重”的覺悟,他們只考慮自己球隊的利益。老實說,讓自己的得力球員突然在十二月份就離隊參加國家隊比賽,然後一直打到二月份……確實沒幾個俱樂部主教練會心甘情願放人的。

“實際上不僅僅是亞洲杯。在我看來,這次的國家隊比賽,中國隊也不應該為了滿足球迷們追星的願望,就把比賽安排在國內。他們應該直接去歐洲拉練集訓,避免讓那些留洋球員旅途奔波,過於疲勞,從而影響他們融入各自球隊的進度……再說了,這批球員在一起踢球是什麽表現,世界杯上難道還沒看出來嗎?讓天南海北的他們湊在一起就為了踢兩場熱身賽,這不是浪費比賽機會嗎?熱身賽的目的是什麽?是在正式比賽之前考察新球員,為國家隊補充新鮮血液,試驗新戰術,準備足夠多的備用方案……結果這些事情,在這兩場比賽中一樣都沒做。”

說到這裏,迪隆突然笑了起來:“我知道為什麽曹、嚴他們對中國隊帥位如此冷淡了……”

於金濤沒說話。

足協在迪隆這邊沒談妥後,試圖去找山海水手主教練曹偉,和河東雷電的主教練嚴力。這兩個人都算是國內本土教練中的佼佼者。

但他們卻都以和俱樂部有合同在身拒絕了足協。

為什麽會這樣?

明明能夠帶領中國隊是無數本土教練夢寐以求的,比如王獻科就曾經非常渴望執教中國隊,他把執教國家隊視為自己教練生涯的終極目標……

而國內也有大量的聲音呼籲給本土教練機會、信任。

大家覺得“我們自己國家的球隊用自己的教練,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但現在看來,或許正是這種洶湧的民意反而讓那些教練們都有些望而卻步。

畢竟他們的前任施無垠實在是太成功了,不僅帶領中國隊歷史性的打入世界杯決賽圈,還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在世界杯上取得不敗戰績。

有如此珠玉在前,試問誰來做這個繼任者能不頭大嗎?

完全可以想象他們在成為中國隊主教練之後,個個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樣子。

成功了那是前任施無垠教導有方,失敗了則是他們自己水平低下,施無垠留下的一副好牌被打得稀爛……

“所以我猜啊,於。我猜董或許在對墨西哥的上半場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果斷改了回去,原封不動地照搬前任的那套東西……”迪隆嘿嘿一笑。

緊接著他表情又變得嚴肅起來:“但我必須說……不管你們愛不愛聽,我必須說——足球發展是很迅速的,一成不變在世界足壇非常危險。原來的成功經驗很可能在未來變成絆腳石。中國隊不做出改變,繼續沿用之前的那套戰術,是很危險的。甚至……完全有可能在下屆世界杯的時候無法從亞洲出線!”

於金濤有些驚訝:“不至於吧,豪爾赫?”

“要不然我們打個賭,於?”

於金濤使勁搖頭:“不,不打賭!”

迪隆笑起來:“所以你內心深處也認為我說的對?”

於金濤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施是個聰明人,於。所以他選擇在打完世界杯之後離開,他說自己沒有能力繼續帶隊……你們以為他是謙虛?不,他其實看到了中國隊的危機,但他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危機,畢竟否定自己是很難的。”看見於金濤這副樣子,迪隆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