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是好是壞?(第2/3頁)

大勝對手似乎也就不是什麽太難理解的事情。

※※※

四天之後,中國隊在海寧京陽迎來第二場友誼賽的對手,實力更強的墨西哥隊。

這次董建海排出的首發陣容和上一場比賽比起來變化很大。

陣型從433變成了442,鋒線上胡萊和周子經首發,中場江萬慶和張清歡居中,陳星佚和羅凱分居左右。

只有後衛線上沒什麽太大的變化。

不過這套變陣並沒有發揮出董建海所期望的效果。

上半場中國隊打的不太好,不僅沒進球,還丟了兩個球。

中場休息後,董建海做出調整,陣型重新回到了433上,周子經被換下,夏小宇替補登場。

改回熟悉的陣型後,中國隊的表現有所提升。

胡萊在被換下場之前為中國隊扳回一球。

也是中國隊本場比賽唯一的入球。

最終國家隊1:2輸給了墨西哥,以一勝一負的成績結束了他們的這兩場友誼賽。

雖然沒有取得全勝戰績,但賽後大家對國家隊這兩場比賽的總體表現評價還是很高的。

同時對新任主帥董建海在國家隊“二進宮”的表現也打了高分。

媒體認為董建海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沒有擅自打破施無垠留下的“寶貴遺產”,他沿用了自己前任施無垠的戰術和人員配置,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因為世界杯上的表現已經證明了施無垠這套戰術思想和人員搭配的有效性。

既然實踐證明這套打法的效果,那為什麽要換呢?

有些教練接手一支球隊之後,總想向別人證明自己與眾不同,自己有新東西。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迫不及待地推翻前任的一切,推廣自己的那套東西。可到頭來,反而得不償失……未必就能取得好結果。

畢竟人都是有慣性的,尤其是這支中國隊,他們用施無垠的那一套在世界杯上取得了成功。

但偏偏大多數教練都自詡自己別人懂得多,自己的那一套才是最好的。所以才會不斷上演後任推翻前任的戲碼。

而董建海這個老帥好就好在明白“延續”的重要性。

在足協剛剛宣布董建海接任中國隊主教練一職時,媒體上對這個人選決定是充滿了懷疑和不信任的。但是看了這兩場比賽之後,國內大多數媒體都表示董建海或許執教能力不是目前國內教練最好的,但他很顯然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

沒有出於面子原因而否定施無垠,而是選擇做施無垠的跟隨者,恰恰是帶領中國隊完成過渡的最佳人選。

還有媒體用“蕭規曹隨”“無為而治”的典故來形容董建海對施無垠這套戰術的沿用,稱贊董建海只要沿用施無垠的戰術打法和人員配置,其他什麽都不做,其實就已經是最好的做法了。

而且在比賽中也證明了這一點——第二場打墨西哥的比賽,董建海也確實想要嘗試新東西,他把首發陣型從433換成442,但很顯然效果不好。而一旦換回原來施無垠的陣容,國家隊的表現就趨於正常,最終胡萊的那個進球就是最好的證明。

顯然董建海也看出來了,還是433適合這支國家隊,沒事兒不要瞎折騰。

※※※

“我不能認同你們媒體上的那些說法,於。”當豪爾赫·迪隆聽了於金濤為他翻譯的媒體對董建海的評價之後,搖頭說道。“董想要做出改變的嘗試是對的,但可惜他太膽小了,稍微遇到了一點挫折就又縮了回去,於是兩場友誼賽打下來,一切維持原樣,根本沒有任何改變……利用友誼賽來嘗試新思路是很好的機會,可惜……”

他搖著頭,頗為遺憾的樣子。

於金濤當然知道迪隆會這麽說,因為他了解迪隆對中國隊的態度——當初中國足協來找迪隆談執教的事兒,他可是作為迪隆的翻譯全程參與了的。

外界關於迪隆和足協為什麽沒談攏有諸多猜測,於金濤都看過,有些猜測說的還靠點譜,有些猜測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他最了解這裏面的內部,但他從不對外說。這是一個翻譯的職業道德。

“現在看來無論是足協還是董,都很重視明年的亞洲杯……一定要在亞洲杯上取得成績……但要我說,就算明年一月份的亞洲杯上拿到冠軍又能怎麽樣?是亞洲杯重要還是世界杯重要?”迪隆似乎談興很濃,還在繼續說。“在亞洲杯上表現出色,就能夠在十二強賽上也表現出色嗎?難道他們還不明白,亞洲最頂級的足球賽事不是亞洲杯,而是十二強賽嗎?”

“豪爾赫,你要考慮到我們中國球迷對國家隊榮譽的渴望程度,要了解現在球迷們對國家隊成績的重視……”於金濤還是決定為中國足球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