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教育

後來王學新才知道,謝保林是某師範大學的國文老師,他手下的這些兵大多都是他的學生。

但因為學校在敵占區,這些師範生不再適合那裏的教育工作……鬼子要求的是洗腦教育,這些師範生恰恰是他們排斥的對象。

於是,他們就被迫加入了所謂的“和平建國軍”。

也就是說,這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隊,甚至是一支會教育的部隊。

有文化和會教育是兩回事。

有文化只是自己知道,卻不一定會教。

會教育,則會從教育對象出發,有邏輯、有思意識、有步驟的引導,讓對方聽懂、學會,最後應用。

王學新想,這或許就是首長把這支部隊安排到這訓練的原因。

因為他們有文化,所以學得快。

因為他們懂教育,所以教得快。

於是,王學新一旦把他們教會了,那就是教會了一個個老師。

而且這些還是打過仗有戰鬥經驗的老師,那就更是一批合格的教育人才。

到時候,這些老師兼教官就可以把王學新的這套戰術精準的帶到各個部隊去。

這可是四百多人哪!

八路軍總共一百多個團,也是就是說平均每個團可以分到四人,那教起來當然比分批到總部學習快得多。

首長這是深思熟慮。

不過由此,王學新也知道自己和李雲龍的打算要落空了,這些兵不可能補充進獨立團。

後來王學新一問參謀長,才知道首長果然是這個打算。

“其它方面你不需要擔心!”參謀長說:“我們都會安排,你更不能因為他們曾經是偽軍就有什麽想法甚至藏私,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倒出來,就像教自己的同志一樣,明白嗎?”

“明白!”王學新回答。

王學新當然明白。

這些兵如果是被用作老師和教官,基本就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如果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當然就需要擔心他們是否會叛變的問題。

姜還是老的辣,王學新這是狗拿耗子瞎操心了!

既然知道首長是這打算,王學新也就放心的教。

不僅是白天訓練,晚上還點著油燈加了一節理論課。

這時有文化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是一般戰士,上理論課就困難重重,一會兒看不懂字,一會兒看不懂圖,要不就是某個地方卡住不理解。

比如在講到隊形的時候,王學新就說:

“戰鬥隊形的運用應該注重靈活性。”

“不能為了保持隊形而保持隊形。”

“應根據地形、敵情等戰場環境的不同,靈活的確定單兵之間的間隔和距離,以減少敵軍火力的殺傷效果。”

“同理,班排長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戰鬥中,班排長甚至可能脫離戰鬥隊形執行觀察敵軍和地形的任務,再由觀察的敵情和地形調整隊形。”

……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講的就一個事:“靈活運用”。

但強子那些警衛員卻是怎麽也聽不明白:

“連長,要是可以靈活運用不守規矩,還要這戰術幹嘛?”

“班排長要是脫離隊伍,其它人咋辦?”

……

王學新解釋了幾遍也沒說通,差點沒氣得把他們幾個趕出去。

所以文化這東西不僅僅是會不會認字的問題,更是思維有沒有得到煆煉有沒有開拓的問題。

課後謝保林就找到了王學新,說:“連長,我們部隊絕大多數同志都像強子一樣,這麽講他們是不是聽不懂?”

王學新回答:“那就是你們的事啦,我的任務是講到你們能聽懂。”

謝保林“哦”了一聲就明白了。

然後他馬上命令自己的部下學習當地方言以及說話習慣,然後想方設法的把書面語轉化為口頭語。

比如王學新那通話,在謝保林深思熟慮之後就這麽跟強子解釋:“咱們一般情況下是要按隊形走,但總不能明知道前頭有地雷也要為了保持隊形往上踩吧?所以啊……”

叭啦叭啦的一通話,很快就解釋通了。

王學新暗贊,可以啊,不愧是師範大學的,有一套。

接著一想,我去……這不是有現成的嗎?

當年八路軍就是為了通俗易懂,把戰術給簡化成口訣了,自己怎麽就不知道用呢?

於是王學新就來勁了,當天晚上理論課時就說道:

“今天,咱們來說說‘一點二面’!”

“一點,就是敵人的弱點。”

“咱打起仗來可不能像打群架似的操家夥就他娘的亂打一通!”

“咱得找到敵人的弱點,然後緊緊抓住這個弱點發起猛攻。”

“二面就是虛、實兩面。”

“咱知道敵人的弱點之後,可不能一上來就把主力擺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