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科舉與九品官人法(第2/3頁)

所以傳統帶來的巨大慣性使得部分資歷老的郡太守依然不把空降的州刺史當一回事,依然想要在政治地位獲得一定的自主權,並不願意州刺史真正威壓自己,取得太高的權勢。

比如劉備新任命的冀州刺史韋凱,那就是他在涼州州學的第一屆學生當中很優秀的一人,歷任縣令、郡守,做的都很好,為官清廉,人品高尚,很受朝野上下的認可。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冀州刺史任上不過三個月,就已經和三個郡太守產生了沖突。

老資格的三個郡太守覺得韋凱一個毛頭小子上來就要這要那,把他們當成仆人一樣的使喚,實在是太不給面子,於是聯起手來參奏韋凱不尊重郡太守,踐踏他們的尊嚴。

沒有尊嚴,郡太守在部下面前就擡不起頭,就沒辦法好好兒的執政,州刺史這樣的行為,過於霸道,他們深感不滿,向皇帝陛下提起申訴。

劉備為此深感頭疼。

因為這四個人做的都很不錯,都是政績上很有成效的人,也沒什麽犯罪的事情,純粹就是互相看不順眼,鬧起了個人情緒。

最後劉備也只能和稀泥,調解了事。

諸如此類的事情,劉備在執政這些年也的確是遇到了不少,權責劃分不夠明確的情況下,出現這種問題是比較正常的,這也是促使他想要采用九品官人法重新厘定官員職級之間的問題的原因之一。

他想著給新朝搞一個幹幹凈凈明明白白的規矩,大家都遵守,少一些爭吵,也免得當年太史慈和青州刺史之間發生的那種事情重現。

就九品官人法來看,劉備擬規定州刺史為正三品大員,郡太守為正四品官員,雙方在職級上差了整整一級。

如此,也能徹底解決掉州刺史和郡太守之間貫穿百多年的矛盾爭端問題,也可以更加明確州刺史和郡太守各自的職位區別到底在什麽地方。

官吏分九品,十八階,每一階都有對應的職位,這個職位不單單代表著身份的高低,也代表官員俸祿和福利水準。

所以對於一些沒什麽政治野心的人來說,比起職位,官階可能更重要一些。

不過在陳群看來,劉備這一套制度最亮眼的地方還是把吏員納入了體系之中,明確了吏員作為漢帝國統治集團的一份子,雖然職級低微,但是有權享受國家俸祿和福利,一切都是明碼標價的。

這在過往是不太明確的。

過往,限於財政問題和政治問題,很多協助朝廷辦事的“吏員”是無法從朝廷拿到什麽俸祿的,幾乎就是自帶口糧上班的編外人員,朝廷選擇白嫖。

但是這世上真的有白嫖存在嗎?

或許吧,但是朝廷絕對占不到這個便宜。

不給發工資,還要人辦事,這樣的人還掌握一定的權力,那他們為了養活自己能幹出什麽事情也就不好說了。

過往的很多時代,吏治敗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朝廷舍不得出錢,老爺們只想自己吃肉,不想苦一苦自己,給吏員發點俸祿,讓他們安生一些。

到劉備這裏,財政寬裕的情況下,他規定了自從九品到正八品四個官階的吏員職位,從集體農莊代表到縣府、郡府吏員,林林總總四五十個職位都在這四個官階的囊括之中。

而這,也是漢帝國統治集團的主體,他們將可以從朝廷拿到屬於他們的一份俸祿和福利,相對於過往那個看天吃飯的屬性,現在,他們的生活將有一定的保障。

且劉備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吏員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吏員的基礎素質,使得第三帝國的基層治理人員不再是那些“鄉中群賢”,而是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自我道德修養的“文化人”。

這種轉變對於第三帝國的基層治理應該是卓有成效的。

陳群看完一遍之後,還覺得不過癮,還覺得有些地方沒有看透,於是繼續看,又看了一遍,再看了一遍,反反復復看了六遍,從上午看到了中午,還是意猶未盡,覺得這裏大有文章。

終於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與陳群關系不錯的楊修處理完了一桌子的事情,擡眼一看陳群正在翻看什麽東西,便起身喊他準備去大食堂吃飯。

昨天他在食堂吃完飯之後和大師傅閑聊,聽說今天中午有炸雞塊可以吃。

炸雞塊可是高档貨,楊修平時自己在家裏也是不怎麽舍得吃那麽高档的食物的,於是他便十分快活的準備喊著陳群一起去食堂大快朵頤,享受皇帝陛下的特殊照顧。

那大家都知道,中央大食堂是皇帝陛下用少府的錢辦理的,在朝廷辦公的官吏吃飯免費不要錢,屬於皇帝陛下恩賜的員工福利之一,大家都非常感謝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

楊修站起身子,走到了陳群的桌子邊上,一眼看到堆積起來的政務文件不像是處理過的樣子,他拿起一本翻開來一看,果然,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