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給第三帝國的建立拉滿了排面(第2/3頁)

最重要的八部,劉備全都是緊著自己人來的。

比如負責官員遴選、掌握人事大權的吏部尚書職位,劉備任命了最早跟隨自己的簡雍來擔當。

簡雍是最早跟隨劉備的老人,是跟著劉備在幽州起家幹架的老夥計。

在涼州的時候,他就長期負責人事業務,很多優秀得力的官員都是他遴選出來的。

他雖然沒有直接上“戰場”和舊勢力戰鬥,但是在劉備和舊勢力鬥爭的時候,在他的主持下,為劉備從涼州地區輸送了大量合格的後備官吏。

這些新鮮血液的補充為劉備戰勝政敵之後用最快的速度消化政敵的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簡雍是政治戰場上劉備不可獲缺的“猛將”之一。

涼州出身的官吏在這些年裏面不是沒有犯罪而被拿下的,也有不少突然起勢之後急著作威作福,結果被拿下。

有些人幹出來的事情也很醜,劉備自己也覺得臉上無光,對自己門生出身的犯錯官員的懲戒比一般官員的懲戒要更加嚴肅、果決。

但是相比於舊時代的蟲豸們來說,涼州州學培養出來的新官吏在整體素質和道德水平上確實高出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這裏頭,簡雍居功至偉。

與此同時,在涼州負責官員政績考課的國淵被劉備任命為吏部左侍郎兼考功司郎中。

他負責掌管吏部中非常重要的考功司,專司官員政績考核和確認,監察官員是否有欺上瞞下的行為,以此確定升遷和降職的名單。

這對於國淵來說也是專業了,劉備在涼州推行官員淘汰制度的時候,便是國淵被他任命為涼州的治中從事,專司負責考核官員政績。

涼州有很多被提拔起來的官員渴望獲得更多的政績然後升職,為此幹了很多面子工程的事情,國淵就是專門對付這些事情的。

在他的主持下,連著好幾年,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官員在他的主持下被發現了胡搞亂搞,然後遭到他的嚴厲打擊。

在人事這一塊,國淵可以算作給政策兜底、踩刹車的存在,沒有他的努力,涼州的吏治肯定不會維持在這樣一個相對廉潔穩定的狀態之中。

估計要鬧出很大的亂子來。

所以劉備認為國淵擔得起這個職責。

禮部剝離了教育的職責之後,在常人看來,就像是失去了爪牙的老虎,實則不然。

禮部就算沒有了教育職責,但是它是整個國家意識形態構建和維持的重要陣地。

可以說一個帝國王朝以什麽樣的方式治國,以什麽思想來指導治國政策,以及重要的祭祀任務等等,那都是禮部的職權範圍。

剝離教育職權,是劉備不想讓禮部的職權太大、太重,盡管如此,禮部依然有著比宣傳部更大的職權和作用。

而且在當前的局勢下,那尚未完成的以古文學派思想為主體構建的《嘉德通義》的繼續編撰也是禮部的責任範圍。

大漢第三帝國的“憲法”都是禮部在負責。

當然了,在古文學派內部的保守勢力被劉備一波清算掉之後,《嘉德通義》當中相當一部分原本是妥協的內容也變得不再必要,所以全新的第三帝國憲法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頒布。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劉備就決定任命長期以來負責輿論戰線的重要的筆杆子阮瑀出任禮部尚書,通過可以信任的人來把持輿論戰線,並且對《嘉德通義》編撰進行全面把控。

對於自己的這位資深腦殘粉,劉備有著充分的信任。

戶部原本也是職權很大的部門,又要管財政,又要管人口,還要牽扯到農業生產。

後來劉備覺得農業生產這個事情很重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交給戶部來統籌,未免顯得有些不太重視。

為了表示漢帝國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劉備幹脆就把農業事務剝離出來,專門設一個部門來專管,往後一系列的土地開墾行動和江南墾荒行動,就要以農部為主要負責部門緩緩推進了。

而對於只需要負責財政和人口事務的戶部尚書的人選,劉備決定任命給長期任勞任怨的甄儼。

甄儼在劉備集團中除了早期跟著劉備上過戰場負責安保工作之外,之後都是在負責財政事務。

尤其在劉備掌權執政之後,他更是以少府的執掌實際成為整個帝國的經濟掌門人,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對經濟事務有著相當老練的處置手段,絕非一般理財官。

眼下大司農和少府的職權都在他手裏,正兒八經的國庫和劉備的私人小金庫也是他在同時管理,可以說是經濟方面的一把手也不為過。

現在劉備做了皇帝,當然不想讓能力很強的甄儼繼續只給自己做私人管家,於是決定把甄儼從少府的位置上提拔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