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糟糕的並州(第2/2頁)

那影響就太大了。

而且從名義上來說,並州山匪現在是朝廷中郎將張燕統治,算是朝廷治下的一份子,南匈奴單於於扶羅也是朝廷冊封的,名義上也歸順朝廷。

所以朝廷貿然興兵討伐他們,沒有一個合適的大義名分,是不太合適的。

就算是天子出兵,也需要一個大義名分不是?

所以劉備定下了一個先後次序。

這一次討伐,要先把目標放在上郡、朔方郡、五原郡、定襄郡和雲中郡等地,要將這裏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清理幹凈。

至於主要活動在西河郡和太原郡北部的南匈奴以及活躍在雁門郡和幽州部分地區的並州山匪勢力則應該放在後面解決。

他們擁有朝廷的大義宣稱,只要沒有做出造反的事情,朝廷不能討伐他們,以免損害朝廷的信譽。

而且,他們也並不一定非要討伐,也可以用各種方法利用他們,使他們成為這一次並州大作戰的“助力”。

既然享受著朝廷大義宣稱帶來的庇護,又怎麽能不為朝廷出力呢?

朝廷需要討伐賊人的時候,你們自然應該出力才是,否則,你們就是抗旨不尊,就是忘恩負義,就是背信棄義。

那我打你就有理由了。

劉備的計劃很全面。

他要調動南匈奴和並州山匪的力量,一邊對鮮卑勢力發起進攻,一邊對烏桓勢力發起進攻,驅虎吞狼,讓他們互相征伐,朝廷可在之後坐收漁翁之利。

當然了,這幫家夥也不是蠢貨,無論是張燕還是於扶羅,都是有腦子的人,經歷過河東危機的鬥爭,鬥爭水平應該也都不差,不可能看不出來劉備的驅虎吞狼之策。

但是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正大光明的陽謀。

聽命令,那就要做出實際行動,付出傷亡和代價響應朝廷的號召,這樣,朝廷就沒有對他們動武的可能了。

不聽命令,可以保全自身的實力,但是相對應的,朝廷也能以此認為他們忘恩負義,便有了興兵討伐的借口,開戰將沒有顧慮。

劉備的名聲和戰鬥力,這幫家夥應該都是清楚的,到底是遵從劉備的命令,為朝廷辦事,還是不遵從劉備的命令,頑抗到底,他們自己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而劉備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關羽和牽招的軍隊抵達雒陽之後,在雒陽休整了半個月,劉備給他們換了最新的裝備,給他們好吃好喝養了半個月的精神,於十二月初讓關羽和牽招隨著滿寵一起北上。

大軍北上之後,於十二月初八抵達了太原郡。

在太原郡,滿寵和董卓做了交接。

隨後,董卓便帶著直屬於自己的五千親兵離開了太原郡,按照朝廷規劃的路線,穿過冀州、渡過黃河,取道兗州、青州的一部分,進入徐州。

董卓將在徐州展開自己的“雒陽回歸戰”。

剩下的並州軍隊約有兩萬多人,董卓老老實實把這些軍隊交接給了關羽和牽招,沒有做任何小動作,十二月初十就忙不叠的離開了太原郡,奔向自己的前程。

而滿寵則整頓了董卓留下來的資源,配合關羽和牽招,對董卓留下來的軍隊進行了一番整頓,也對目前並州的一些事務做了處理。

說是並州,其實能讓滿寵處理的也就是太原郡、上黨郡和西河郡一部分的事務,董卓還算是個有點能耐的,也對這三個郡做了一番打理,大體上沒什麽問題。

主要並州地廣人稀,這三個郡也不是什麽人口稠密區,農業生產也好,商業貿易也好,都挺匱乏,所以並州府庫也沒什麽錢。

賬目核查之後,滿寵也確定這些賬目都沒有問題,董卓沒有貪腐,他的部下有些打秋風的行為,但是整體來說,並沒有影響到並州的財政。

如果並州還算是有“財政”的話。

並州是真的窮,不是被貪窮的。

所以就目前來說,若要征戰,並州府庫能提供的軍費和資源只能占到兩成,甚至兩成都不到,需要朝廷提供另外的八成多。

這個數據在十二月中下旬被滿寵提交給了劉備,讓劉備對即將到來的並州大作戰有個基本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