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節 錢銀怎麽說(第2/2頁)

“君豫,今明兩年會很難過,但是熬過了明年,我想局面就會煥然一新,所以咱們提前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只有好處。”馮紫英低聲道:“朝廷這邊咱們只能諫言,怎麽做咱們插不上多少手,在其位謀其政,你在永平,我在順天,咱們就把手裏活兒做好,總得讓朝中諸公看一看,咱們永隆五年這一科的還是能做事的。”

練國事也是有些遠見的,在永平府這一年裏也是基本延續馮紫英的套路,整肅白蓮教,安撫士紳,穩住流民,然後利用煤鐵聯合體的大發展來推動吸納勞動力,進而讓榆關港迅速繁榮起來,可以說目前除了白蓮教的確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清除掉的外,其他都進展順利。

尤其是榆關的繁榮程度更是超出了想象,撫寧的水泥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不但滿足本地和遼西,現在一半以上都外銷山東和松江、寧波,商稅收入暴增,已經成為工部節慎庫牢牢盯住的首要地區了。

今日來這邊也是工部尚書崔景榮一力召喚的,如果不是魏廣微南巡樂亭和昌黎去了,那就該是魏廣微過來的。

“放心吧,我心裏有數,永平府這邊我還有顯伯兄(魏廣微)替我撐著,你可不一樣,順天府可不比永平府,而且吳大人怕是沒什麽耐心來管這些雜務。”練國事輕笑,“你才該是好好操心啊,瞧著吧,一會兒說到錢糧問題上,有孚公(王永光)肯定要向你問計,朝廷戶部現在這麽艱難,如果另辟蹊徑,下一步的軍事行動肯定是沒法做的。”

不出練國事所料,當軍事行動計劃有了一個大致考慮之後,更棘手的問題還是如何支持這樣一連串的軍事行動,這需要大量的錢糧。

“截至目前為止,戶部尚存銀兩八十六萬兩,工部節慎庫尚有一百三十萬兩存銀,看起來數字不小,但是這是沒有計入即將給邊軍各鎮今冬明春糧餉撥付的情況下,原本是考慮在十二月之前湖廣、江南等各地的秋賦匯繳上來,但現在……”

作為戶部左侍郎的王永光臉色很難看,聽到西北軍可能要出動超過十二萬,而且一大半要東出進入河南和山東打仗,他就心裏發緊。

光是這樣一大筆開支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還沒有算各鎮基本開銷。

另外西北軍要打仗,恐怕換裝火器也要提上議事日程。

這一點那邊早在鐵網山之變之前就報到了兵部,而兵部也轉呈給了內閣,只等戶部撥款,只是現在情勢變得更加緊迫,但財力卻更加拮據了。

“現在內庫和節慎庫的銀兩恐怕僅能滿足西北軍東進和備戰需要,而其余各鎮今冬明春所需便無法支撐,這本該由湖廣和江南秋賦來支應,這還沒有算今冬明春其他如賑濟、官員薪俸等各項開支,……”

“明起(黃汝良)怎麽說?”齊永泰看了一眼李三才,臉色也很沉重。

黃汝良是戶部尚書,財政卻是方從哲在管,李三才分管兵部,卻管不到戶部出錢的問題。

“明起的意思是先從海通銀莊借貸,但是借貸數量,抵押物,恐怕都有些問題,因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忠順王那邊……”王永光遲疑了一下,又看了一眼馮紫英:“恐怕還要紫英和忠順王說一說。”

忠順王為首的宗室是海通銀莊最大的股東,若是一二十萬兩,甚至三五十萬兩銀子,恐怕好說,但是如果要上百萬,那可能就要和忠順王溝通了,便是賈薔和馮紫英也不能隨意決定。

而且關鍵是這種借貸只怕一次還不夠,可能還會有陸續借貸,弄不好就要成無底洞,宗室們也不傻,不會輕易開這種口子,尤其是現在這種局面,鹿死誰手不好說,甚至朝廷這邊還更不看好。

真要借了,說不定就打了水漂了,義忠親王那邊得勝,肯定不會認這個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