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節 攜手(第3/3頁)

但是只要能說動這些商人,他們能在雲南立足,當然也就可以在東番開創,尤其是在獲得朝廷支持的情形下,沒理由不能搞出滿意的成果出來。

見馮紫英這般自信,官應震還真的來了興趣。

“紫英,切莫眼高手低啊,更何況你我便是負責開海之略,那也主要是拿出方略來,下邊如何操作,還得要看下邊人,莫不是你還打算親自去東番拓墾不成?東番之地可不是隨意能拓墾的,從福建過去,風高浪險,水流不定,而且極其險惡,島上情形也非你所想那般肥田沃土,金沙遍地,山中多有不服王化的化外之民,只怕未必會輕易服從王化,這等險惡之地,你說三五年時間便能改觀,為師難以相信。”

“呵呵,官師,弟子自然是明白其中難處的。都知道這東番之地距離我們福建不過就是一海之隔,這福建多山少地,民眾苦於生計,為何寧肯下南洋卻都不去東番?”馮紫英點點頭。

“關鍵在於我們海禁使得我們的造船技術落後於這個時代了,很多時候我們的船只都只能借助順風來,而要跨越海峽去東番,若是沒有足夠的支持,無論是商賈還是尋常民眾,都是難以去冒這個險的,尤其是他們在並不知道東番之地究竟有什麽的情況下,這種懼於冒險的心態會更重,但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海之略已成定局,而又有這般契機,為何不敢一試?”

見馮紫英這般篤定,官應震也是了解這位弟子的本事和性格,知道對方只怕是早就在謀劃此事了,不過這不是他和對方探討的重點,今日和馮紫英要談的還是開海乃至銀莊之事。

既然自己走馬上任已經迫在眉睫,那麽最重要的就還是如何支撐起開海這一系列的開支,銀莊便是這裏邊重中之重了,尤其是內閣已經明確特許金收取之後主要是彌補遼東和寧夏甘肅平叛花銷,這份壓力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