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2/2頁)

徐懷未置可否,牽馬緩緩前行。

“胡虜南寇,朝中大臣心懷憂懼不敢與戰,胡虜北還,朝中大臣又思建事功,如此反復,實是心中沒有定謀,但倉促出兵奔赴太原,或正遂胡虜之願,軍侯以為是否?”趙範緊趕兩步追上來問道。

徐懷心裏微微一嘆,總算是明白趙範早早在此攔他的用意了。

不管此前在鞏縣鄭懷忠按兵不動,是認識到虜兵難以猝勝,還是怯敵畏戰,但現在有一點是能肯定的,鄭懷忠非是將門出身,崛起於營伍,能一步步坐到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的位置,絕非易予之輩。

而鄭懷忠此時更是清醒認識到朝中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天宣帝及諸相公從最初的怯戰變成迫切希望在短時間內就解決太原之圍,是一次更加危險的軍事冒險。

而這一次且不管朝中最終將計劃調幾路兵馬去解太原之圍,鄭懷忠已經被任命為河東制置使,又率本部兵馬先行北上,只待朝廷下定決心,他就得率本部兵馬先行北上接敵。

也就是說,倘若即將到來的太原之戰難逃慘敗,最先潰滅的則是承擔前鋒重任的鄭懷忠所部兵馬,鄭懷忠他將重蹈劉世中的覆轍。

認清了這點,鄭懷忠還敢安坐如素?

在鞏縣時,除了鄭懷忠他自己怯敵畏戰外,朝中王戚庸、汪伯潛等王公大臣乃至天宣帝,都害怕西軍援師實力受損,使汴梁失去倚靠,朝野都有意按住西軍援師不使之與南侵河淮的虜兵惡仗。

鄭懷忠那時自然可以無視景王趙湍的請求按兵不動,甚至還有功無過。

而在此時,朝中形勢發生微妙變化,天宣帝以及王戚庸、汪伯潛等人都變得迫切希望先解太原之圍再與赤扈人議和,鄭懷忠還想按兵不動,他能怎麽做?

至少景王趙湍在河東不能盯著他們北上。

景王趙湍率守陵軍渡河北上,在河東聲望正隆。昨日進晉城,劉致遠、馬思靜等地方官員的態度更是一目了然。

倘若景王趙湍在河東盯著他們北上,兼有朝廷嚴旨,鄭懷忠很難有拖延、轉寰的余地。

當然,這世間從來都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朝野都迫切希望鄭懷忠能率部北上之際,景王趙湍為何要幫著鄭懷忠拖延?

真正的交易條件就是鄭懷忠及其所部成為擁立景王趙湍的一分子。

而景王趙湍聲望正隆,這對鄭懷忠來說也不失一個好的選擇,此時鄭懷忠肯定也不可能去顧忌武帥幹涉爭嫡之事的忌諱了。

不過,鄭懷忠、趙範不直接去找景王趙湍及錢尚端等人,卻一早跑過來攔住他,應該並非擔心錢尚端或景王懷疑他們的誠意,而是擔心他眼睛裏揉不進沙子、從中作梗。

徐懷忍不住暗中感慨,這世間真是不缺聰明人啊。

“軍侯,趙範這點拙見可否有誤?”見徐懷牽馬而行,長久都不作聲,趙範禁不住追問道。

“殿下但凡有命,徐懷不無遵從,除此之外,徐懷不過殿下帳前一員小將而已,”徐懷朝趙範拱拱手,說道,“你要問我殿下在哪裏,殿下與錢郎君、朱郎君在驛館,趙先生自可與鄭公前去拜見……”

“軍侯謙遜,趙範這便與鄭公前去拜見殿下!”趙範哈哈一笑,長揖施了一禮,便揚長而去。

“他過來說什麽?”徐心庵看趙範揚長而去,追上徐懷問道。

“鄭懷忠懼朝廷逼他率部先行北上接敵,想求助於殿下,卻擔心我從中作梗。”徐懷說道。

“……”徐心庵微微一怔,轉頭又看了正離去的趙範一眼,咂嘴道,“這些人真是滑頭啊!”

“又有什麽辦法,真強迫鄭懷忠率部北上,難道真指望他們會與赤扈人浴血作戰嗎?”徐懷苦笑著搖搖頭,重新翻身上馬,與徐心庵等人往西城門方向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