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趕在最後一次催稿之前

7月21日。

距離上一次國際數學聯盟那邊的催稿,已經過去兩天。

不出意外的話,明天或者後天,陳舟又將面臨一次催稿。

隨著約定時間的臨近,與催稿次數頻繁相對應的是,陳舟所感覺到的,國際數學聯盟的那位聯系人的心情,也愈發的焦急起來。

畢竟,是催了近兩個月的稿了。

要是最後,還得走備選方案的話,那這位聯系人的心情,肯定美麗不到哪裏去。

別的不說,催稿都要催出感情來的事,結果期待空了,可不得難受一下嗎?

此外,這位國際數學聯盟的聯系人,其實也想第一時間見證奇跡的誕生。

見證這個七大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被陳舟親手幹掉。

說起來,這份催稿的經歷,就像他自己參與到這一難題的解決一樣。

如果真的得到了陳舟一個肯定的答復,他相信這肯定是一種極其美妙的體驗。

也因此,這位專門負責與陳舟聯系的國際數學聯盟人員,其實也就在想著,今天是不是再問一下。

但最後,他忍住了這份沖動。

怎麽說呢,總得給陳舟教授多一點時間吧?

自己還是保持有規律有節奏的催稿比較好。

這要是催的緊了,這位大佬難保不會生氣。

他不知道的是,陳舟其實也在計算著,他下一次催稿的時間。

因為,陳舟打算,趕在最後一次催稿之前,搞定這個千禧年大獎難題。

坐在書桌前的陳舟,仔細的看著面前的草稿紙。

也就是他這麽長時間以來,所留下來的研究手稿。

他的腦海裏,不斷回想著兩個問題。

楊-米爾斯規範場究竟存在,還是不存在?

那個被稱之為“質量間隙”的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究竟該如何解?

整體梳理了一遍所有的研究手稿後,陳舟又拿過錯題集,看了起來。

配合著錯題集的,還有一個記事本。

這個記事本,是陳舟臨時啟用的。

目的就是為了,記錄下整個研究過程中,那些方向性的研究轉變,以及他所取得的關鍵性研究成果。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能夠和錯題集更好的相互印證。

畢竟錯題集上所記錄的錯誤內容,在被陳舟解決了之後,就會自動消失。

而這個課題,是一個長期的研究課題。

即使是陳舟,也不敢保證自己,在一段時間之後,還能回憶起每個關鍵節點的細節內容。

而這些,偏偏是研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

也是絕不可忽視的內容。

這也是陳舟在這麽多年使用錯題集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來的經驗。

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地發揮這一神器的威力。

盡管錯題集有時候,也不是那麽的“靠譜”。

但是,錯題集因“不靠譜”,而引起陳舟的疑惑時,恰恰也是陳舟自己“靠譜”的時候。

記事本上,陳舟記錄了整整十頁的內容。

每頁都滿滿當當的。

有些頁面就連邊邊角角,都有陳舟用小字所做的注釋。

陳舟認真且仔細的翻看著,每一頁所記錄的內容。

在看記事本上內容的同時,陳舟也在對照著錯題集上,整個大方向的指引。

這時候,雙向的威力,便發揮了出來。

整個研究思路,宛若一條實質的細線,牽連著陳舟的思緒,一直往前走。

一整天的時間,陳舟除了上廁所,離開過書桌外,便全程都趴在書桌前。

直到7月22日。

陳舟屋裏的燈,也就這樣,亮了整整一夜。

7月22日,距離那不知何時的催稿,也又近了一天。

迎著早晨的太陽,陳舟才短暫的擡起頭,看了看窗外。

旭日東升,陽光正好。

但對於如陳舟一般的研究人員,卻是沒有多少心情,去欣賞和體會這朝陽的美好。

至少,現在是沒有的。

存在,還是不存在。

質量假設的缺口,究竟該如何去解。

這兩個問題,還充斥著陳舟的腦海。

“咚咚咚……”

陳舟房間的門,被敲響了。

將視線從窗外移到門上,陳舟緩緩起身,去開了門。

門打開後,映入眼簾的便是克羅斯的面容。

克羅斯小心翼翼的問道:“我買了早點回來,就想喊你過來吃,沒打擾到你吧?”

陳舟向克羅斯身後的餐桌看了一眼。

餐桌上,果然已經擺好了粥和包子。

陳舟嘴角微動,輕聲笑道:“不算打擾,我正好在看著窗外發呆。”

克羅斯偷偷看了陳舟一眼,然後說道:“那趕快來吃飯吧……”

“嗯。”陳舟淡淡應了一聲,越過克羅斯,朝餐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