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第3/3頁)

但隨著難題的解決,陳舟也發現,曙光離他越來越近。

這個課題的反饋,並不像量化計算法那個課題。

那個課題是幾乎沒有巨人的肩膀,能夠給陳舟去站的。

但是這個課題,陳舟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遠處的風景。

他只需要,在抵達那風景時,邁出自己的一步。

當然,這一步,遠比先前所有的巨人,跨出的步子,都要大。

只不過,想要邁出這巨大的一步,也並不是那麽簡單的。

“我們所知多數非凡,即有相互作用的四維量子場論,皆為有截斷能標的有效場論。因多數模型的beta-函數是正的,似乎大多數這類模型,都有一支朗道極點,因為我們完全不清楚,它們有沒有非凡紫外定點……”

“因此,若每一scale上,都定義有這樣的量子場論,它只看是單純的自由場論。但是,有不可交換結構群的楊-米爾斯理論例外,它有一種性質,稱為漸進自由,指它有一單純的紫外定點……”

“由此,可以寄望它成為非凡的構造性思維量子場模型……”

“不交換群楊-米爾斯理論的色禁閉性,已有符合理論物理嚴謹性的證明,但是沒有符合數理物理嚴謹性的證明……”

陳舟回憶著這段,由亞瑟·賈菲和愛德華·威騰共同寫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官方陳述時的描述。

事實上,過了QCD尺度,嚴格來說一個稱之為禁閉尺度。

過了禁閉尺度,那些色荷粒子被色動力學的“流管”連著,所以粒子間有線性勢。

也是基於此,亞瑟·賈菲和愛德華·威騰在描述這部分內容時,也認為膠子之類自由荷粒子,不可能存在。

因為,如果沒有這些禁閉效應,是可以見到零質量的膠子。

但它們因為被禁閉,只能見到不帶色荷的膠子束縛態,也就是膠波。

由此,也就說明,膠波都是有質量的。

因此,就引出了質量間隙的問題,也就是質量間隔假設。

想到這,陳舟微微低頭,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草稿紙。

對於已經在膠球問題上,解決了色緊閉問題的陳舟而言,他其實是捂著解開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鑰匙的。

現在,就看他如何使用這把鑰匙了。

陳舟也第一次感覺到,站在自己肩膀上的感覺,其實更令人舒心……

也就在陳舟沉浸於課題研究之時,他投稿到《Science》論文,已經刊登了出來。

事實上,這篇論文在《Science》上刊登之前,早就從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流傳開了。

即使《Science》是全年共51期的周刊。

其刊登效率,也沒能趕上學術界對於陳舟的關注度。

只不過,相比於權威的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而言,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影響力,還是差了一點的。

這一點從《Science》刊登後,那個出圈的熱議,便足以證明。

而引起《Science》出圈的原因,只因為在刊登陳舟的這篇論文時,他們給出的評價是——

【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