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這陣風,刮得可真及時……(第2/3頁)

至少,在中微子振蕩概率的計算上,省了他不少的事。

要說整理成論文投稿的話,怎麽得,也得等他解決了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再說。

陳舟滿意的將這“偶然發現”的新公式,以及它的證明過程,給收拾好,放在了一邊。

然後,擡手看了看手表,時間已經快要到中午了。

想了想,陳舟並沒有繼續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的研究,而是選擇先去解決午飯。

既然證明新公式的時間點,正好卡的如此精確,那就沒必要強行拖時間了嘛。

下午,則是屬於極小模型綱領的時間。

物理學課題和數學課題的輪轉嘛。

至於研究和證明新公式的時間,到底是屬於數學,還是物理學。

陳舟覺得,還是應該歸到物理學上的。

畢竟,新公式的發現,最直接而有效的作用,還是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的研究。

要知道,中微子振蕩概率的計算問題,可是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的核心問題。

那研究新公式和證明新公式的時間,不得算在物理學課題的頭上?

再次坐在書桌前的陳舟,從另一堆草稿紙裏,找出了幾張,仔細的看著。

沒錯,在陳舟的書桌上,兩個學科的課題,對應著兩堆草稿紙。

這還只是他閉關之後,所完成的“研究手稿”。

以前的那幾堆草稿紙,都被他放在了書桌下面。

要不然的話,書桌上,早就堆滿了。

時間在緩緩流逝,但是陳舟始終在看著手中的草稿紙。

他的腦海裏,不斷回顧,不斷總結著這幾天的研究內容。

極小模型綱領第二問題,並沒有他預想中的那麽容易解決。

原本徐晨陽所帶來的靈感,以及那被他認為穩健的思路,也仿佛走進了一個新的分叉口。

陳舟在極小模型綱領的研究中,又遇到了新的麻煩。

“需要保證極小模型的唯一性,可事實上,它很有可能並不是唯一的……”

放下手中的草稿紙,陳舟皺眉思索著。

此時的陳舟,與上午意氣風發的他,截然不同。

上午的他,仿佛是一個掌控者,將所有東西全部握在手裏。

但現在的他,仿佛一個求索者,摸不清方向在哪裏。

驀地,陳舟伸手拿出一沓新的A4草稿紙。

擰開筆蓋,開始埋首於草稿紙之內。

他打算一種新的姿態,重新研究一遍整個極小模型綱領。

既然不知道方向在哪,那就從頭再走一遍吧!

這樣想著的陳舟,已經在草稿紙上,快速的留下清晰的字跡。

當然,陳舟也並不是完全的從頭再來。

他是為了去理清那原本的方向。

簡單來說,就是把靈感帶來的思路,給理清楚。

所以,雖然陳舟在草稿紙上,快速的書寫著研究的內容。

但這些內容,與之前相比,也已經少了許多。

大部分的思考和計算過程,都在陳舟的腦海裏完成了。

而與先前不同的是,陳舟開始去抓更多的細節了。

不管是他自己的研究過程,還是他所梳理的文獻資料。

陳舟一個都沒放過。

他將所有的內容,所有的細節,都在腦海裏,重新過濾。

“我記得,有個文獻裏的內容,是通過引入一些概念,來簡化原有的證明中的計算,這也是近年來代數幾何學家,研究一些奇性簇的結果的應用……”

陳舟回憶著文獻資料的梳理內容,想起了一個並不被他看好的方法。

因為在陳舟看來,所有的概念,都有著其自身的局限性。

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證明過程,計算過程,推導過程。

才能獲得真真切切的結果。

但是現在,他忽然也想試一下這種方法。

不管有沒有用……

反正學術研究,就是試錯的過程的嘛。

陳舟將面前未寫完的草稿紙拿起,放在一邊。

然後在新的草稿紙上,開始自己的“試錯”。

“試著引入抽象K-簇的概念,用來簡化一些幾何描述……”

“通過這樣的概念引入,簡化Shokurov原有證明中的計算……”

但沒多久,陳舟就將面前這張“試錯”的草稿紙,揉成了一團。

這種研究方法,被陳舟放棄了。

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陳舟並沒有在這種方法上,看到更有效的研究進展。

第二個是,這種研究方法,陳舟還是覺得不太靠譜。

“果然,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我……”

微微搖了搖頭,陳舟又將先前未寫完的草稿紙,拿了回來。

陳舟倒不是說這樣的證明過程,有什麽錯誤。

但他就是不習慣,也不喜歡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