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遊學第一站(第2/3頁)

再者說,如果可以公費進行學術交流的話,弗裏德曼為什麽不願意呢?

當然,陳舟就是單純的撿了個便宜罷了。

酒店的房間裏,陳舟和楊依依在開著視頻。

“依依,你在LIGO那邊的課題,進展怎麽樣?”

陳舟邊整理著自己的隨身資料,邊隨口問道。

麻省理工那邊的資料,已經全部被陳舟郵寄回國了。

他現在帶著的,大多是為之後的研究方向,提供“長遠性”計劃的東西。

就拿數學來說,滿級升級任務已經出來了。

他必須得考慮好,該如何拿10個哥德巴赫猜想級別的數學猜想動手。

這10個世界級難題,又是否會有著相應的聯系。

至於任務2和任務3,陳舟倒是不急,可以在遊學的過程中,慢慢計劃。

視頻對面的楊依依,低頭啃了口漢堡,嘟囔著說道:“進展還行吧,估摸著還有一周時間,就能出論文了。”

陳舟聽到這含糊不清的聲音,擡起頭看了一眼。

楊依依立馬停止嘴巴的咀嚼,沖陳舟笑了笑。

陳舟見此,柔聲說道:“你怎麽現在才吃飯啊,都這麽晚了……”

楊依依恢復了咀嚼的動作,笑著說道:“剛把實驗室的任務完成,還行啦,也不算晚。”

頓了頓,楊依依又說道:“我可不像你,忙起來就完全沒有時間概念了,我可是記得一日三餐的。”

聽到楊依依的話,陳舟摸了摸鼻子,並沒有反駁,只是關心地說道:“你光吃漢堡,能吃得飽嗎?”

陳舟話音剛落,楊依依很不合時宜的打了個嗝。

兩人同時愣了一下,但又同時笑了起來。

笑的毫無形象可言。

“依依,我已經到日內瓦這邊了,明天會去CERN。”

陳舟也不再收拾資料,轉而專心的看著視頻中的楊依依。

說起來,兩個人自從去麻省理工之後,就是聚少離多了。

各自為著各自的學業與目標,在努力拼搏著。

對於楊依依而言,有陳舟這樣一位大佬級的男朋友,其實壓力也是蠻大的。

她自己雖然也算是優秀,但和陳舟比起來,卻還是差了許多。

尤其是在來到麻省理工之後。

有人就做過這樣的一個比喻,小學初中高中所學的知識,都是基礎知識,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圓。

到了大學,開始初步接觸專業知識。

就開始將這個大圓裏的一部分知識,開始細化,深入學習。

再到碩士研究生時,就是在這一部分知識裏,再更深入的細化,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而到博士研究生時,就已經確定了研究方向,這個大圓裏的知識,也已經細化成了一條線,或者說一根針。

當博士研究生學有所成,完成學業,畢業之時,這根針也就刺破了大圓的圓圈,開始朝著更深入的地方而去。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轉換都是跨越式的前進,以及難度幾何式的增長。

所以,在燕大時,楊依依還能在表面上跟著陳舟的腳步,一起從燕大畢業。

到了麻省理工時,楊依依就感受到了隨著研究深度的增加,那逐漸增加的難度。

但是陳舟卻沒有,他一如以前。

不管是對於知識的學習,還是對於課題研究的把握程度,以及靈感一閃的瞬間。

陳舟都跟以前一樣,就像沒有遇到過那幾何式增長的難度一樣。

就像現在,陳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求學生涯,開始了新的征程。

而他卻還在LIGO,跟著韋斯教授做課題。

這其實是楊依依真正感覺到,她和陳舟之間有著很大差距的地方。

其余的,令楊依依納悶的,也就是陳舟為什麽可以兼顧物理學和數學,還能如此優秀?

這也不僅僅是楊依依納悶的地方,是所有了解陳舟的人,都納悶的地方。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精力絕對是有限的。

就算是優秀的數學家,優秀的物理學家也是一樣。

不說以後,單就說以前,像陳舟這樣,在半年之內,連續解決諾獎級別的膠球課題和菲獎級別的哥猜難題,就幾乎沒有過。

不過,想不通歸想不通,他們只能想著,天才的世界,凡人理解不了……

“嗯,我算著時間呢,你也差不多這個時候到。”楊依依吃完手中的漢堡,輕聲說道,“坐了8個多小時的飛機,還在機場逗留了好幾個小時,是不是特別累?”

陳舟點點頭:“確實挺累的,不過我還好,倒是弗裏德曼教授,我估計是不太好受……”

想起下午從機場到酒店路上,克羅斯和弗裏德曼之間的小插曲,陳舟笑著跟楊依依說了一遍。

楊依依聽完之後,也是忍不住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