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看走眼的大佬們和投資回報豐厚的學校(第2/3頁)

“你說的沒錯,確實是如同重磅炸彈般的潛力。”戈達德院長十分贊同威騰的這一說法,“我想,所有人直到這兩篇論文出現前,都以為陳舟會繼續耕耘在數論領域,以期取得更高的學術成就。”

“因為,他也確實是這麽做的,他在華國的‘萬人計劃’裏,申請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這個數論研究課題。”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陳舟他並不是一個只局限於眼前一個課題研究的人,而是有著充沛精力,並且勇於實踐的人。”

“不管是數學的其它領域,還是所有人一直認為,會成為陳舟的累贅,拖累陳舟成長為數學領域傑出數學家的物理學領域,他一個也沒放過,也在每一個領域潛心做著研究。”

饒是這位素來以勤奮著稱,獲得了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最高榮譽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院長,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也對陳舟有著極大的贊賞。

戈達德所見過的傑出物理學家並不少,所碰到的傑出數學家也挺多。

但是能夠像陳舟這樣,在如此年輕的時間,就能同時在數學和物理兩方面,取得如此傑出的學術成就,還是極少的。

更不要說,陳舟是在短短的三年裏,就將自己的天賦兌現了出來。

就算是戈達德面前的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獲得了菲爾茲獎,卻專心研究物理的,歷史和經濟學家愛德華·威騰。

在陳舟這個年齡時,威騰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是無法和陳舟相比的。

想到這,戈達德不禁搖了搖頭,就算在這個年齡時,再加上他,也未必能夠比得上陳舟如今所取得成就。

威騰和戈達德兩人,都沉默了一會。

不得不說,陳舟所展現出來的天賦,已經令這兩位物理學界的大佬,十分的贊賞,外加萬分的惋惜了。

要不然,彼得·戈達德這位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院長,也不會和威騰有這樣的一番談話。

雖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頓大學沒有互屬關系。

但是兩者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最早是借用普林斯頓數學系的辦公室,來看著研究工作的。

早期的主要人員,像是馮·諾依曼、範布倫等人,也都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

同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許多教授,也同時兼職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

就算到了現在,也同樣如此。

就像是德利涅、朗蘭茲、威騰等人,也都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

所以,戈達德院長從內心來講,還是很惋惜,沒有在陳舟本科畢業的時候,將他帶到普林斯頓來。

但就像他說的,就連法爾廷斯等人,所拋出的橄欖枝,都沒有令陳舟心動。

就已經注定了,這位年輕人,與普林斯頓是無緣的。

因此,戈達德的心裏,除了惋惜,就還是惋惜。

過了好一會,戈達德看向威騰,開口說道:“這篇膠球的論文,你仔細看過了嗎?”

威騰擡起頭,看著戈達德,他自然明白這位院長的意思:“拿到手的第一時間,我就仔細研究了一遍,但是……”

戈達德示意威騰繼續說下去,自己卻翻開了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

“但是,這應該不是SLAC能發現膠球的實驗指導論文,這篇論文裏,關於理論研究的內容,確實很深入,不管是常規量子數膠球,還是奇特量子數膠球,都有著極為深刻的認知。”

“包括對撞機實驗中,探測膠球的方法和探測器本身,也都有著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但是給我的感覺,這應該還不夠。”

威騰說完之後,戈達德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你的看法和我的一樣。雖然這篇論文已經給出了膠球實驗的下一個步驟,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還是差了一點。”

“大概率是不可能通過這篇論文,完成膠球發現實驗的。我認為,至少還需要多次的對撞機實驗,才能將這篇論文的理論繼續往下推進。”

威騰伸手拿過戈達德手中的《物理評論快報》,翻到陳舟的那篇論文。

看著上面清楚印著的作者名字“ZHOU CHEN”,威騰再次感慨地說道:“本來我們都以為是弗裏德曼在這一領域,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幫助SLAC的對撞機實驗室,在關停前,發現了膠球。”

“卻沒想到,最終幫助弗裏德曼和SLAC的對撞機實驗室,以一種光榮的方式‘退休’的人,居然是一位年輕的數學家。虧得我們,還瞎猜了這麽長的時間……”

戈達德也說道:“雖然SLAC最終實驗論文,還沒有刊登,陳舟本人也沒有正式出面回應。但是《物理評論快報》刊登的論文,基本上已經告訴了物理學界,答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