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帶來靈感的人(第2/4頁)

其次,才是其它的任何好玩的東西。

瘋了一晚的兩人,盡情的享受著這份相聚的歡愉。

而其他熟識的朋友們,也都識趣的並沒有打擾兩人。

第二天一早,兩人照例早起晨跑。

因為放假的原因,楊依依口中以及心中所念叨著的那位諾特學姐,並沒有出現。

陳舟自然也注意了這點,只是輕笑著搖了搖頭。

果然,女孩都是愛吃醋的。

不管那人有沒有威脅。

晨跑結束的兩人,便在食堂快速解決了自己的早餐。

雖然大部分學生都開始了假期生活,但學校還是留了兩個食堂窗口的。

從食堂走回宿舍的路上,陳舟輕聲說道:“大概還有半個多月吧,我們也就要回國了。”

楊依依輕輕點頭:“嗯,等你手裏的工作結束,我們就回。”

“嗯。”陳舟應了一聲,沒再說話。

楊依依這邊的工作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時間上也不急著出結果。

所以,她是在等陳舟這邊的時間。

而陳舟,也終於進入到了最後的攻堅戰。

這個攻堅戰,存在於兩點。

一個是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還差一點關鍵性的靈感。

如果這個靈感出現,那陳舟將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並且代表著他在代數幾何領域的聲音。

可如果這個靈感沒有出現,那陳舟就只能一直被卡著。

至於國家“萬人計劃”中所申請的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課題,進展始終不大。

陳舟所期望的通過代數幾何,來完善分布解構法,並最終作用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想法,也陷入了停滯。

可能突破的希望,也在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這一課題所需要的那唯一靈感上。

至於最終會不會由這一點,造成點到線,再到面的突破。

陳舟也不是很確定。

畢竟,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決,實在太需要創新性的數學工具和數學思維了。

在沒有最終結果前,任何的創新性,也僅僅是創新性罷了。

即使有錯題集的指引。

因為錯題集並不會給出你所需要的那種創新性。

攻堅戰的另一點則在膠球實驗課題的探測方法上。

具體的實驗參數的修正,實驗數據的推導,陳舟都能憑借對數據的處理,對實驗文獻的分析,以及錯題集的方向指引來指正。

但是探測方法上,光有方向性還不夠。

就和哥德巴赫猜想所需要的創新性一樣。

所以,就算完成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登上《自然》或者《科學》的優秀論文。

對陳舟而言,實際意義還是不夠大。

他想要尋找到那僅存在於理論中的膠球。

看著陷入思考的陳舟,楊依依出聲問道:“在思考課題的事?”

陳舟點了點頭:“嗯,有難點無法突破。”

楊依依想了想,說道:“和我說說?”

“一個是代數幾何領域裏的數學難題,需要解決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問題。”

“我現在已經完成了伽羅瓦群和阿廷L函數之間的聯系問題,但是在往最終的結果求證時,始終缺少點東西……”

陳舟兩人說話間,已經回到了宿舍。

來到書桌前,陳舟就拿起了寫滿數學符號和公式的草稿紙,指著上面的內容跟楊依依毫無保留的說出了自己的研究。

對於代數幾何領域的難題,楊依依其實給不了什麽實質性的建議。

雖然優秀的物理學家,必須是優秀的數學家。

但是現在的楊依依,確實還達不到那個程度。

但楊依依在聽完陳舟的話後,還是說道:“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個難題該怎麽解決,但是如果是我的話……”

楊依依沉吟了一下,才又說道:“我應該會先從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入手,再去尋求伽羅瓦群的聯系,算是由果索因吧……”

楊依依說的只是的想法,盡管她也知道自己給不了陳舟什麽更有建樹的意見。

但是說與不說,卻是不同的。

可陳舟聽完楊依依的話,明細愣了一下。

長久以來習慣了由因求果的陳舟,倒還真的沒試過楊依依口中的由果索因法。

而且,楊依依的話,也給陳舟提供了更多的聯想。

既然線性表示是果,那不僅僅是可以先求證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

還有伽羅瓦群和線性表示的關系,或者說是推導原則……

看著再次陷入思考的陳舟,楊依依這次並沒有再出聲打斷他。

只是,她有些奇怪,難道自己這簡單的想法,都能給陳舟帶來靈感?

靈感這玩意,陳舟不知道有沒有。

但往往局外人的一句話,會給局中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