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獲獎通知

哥猜真的是老折磨人的一道難題了。

除了是時間上的近三百年的歷史,還有這道難題本身。

不管是以前研究它的數學家,還是現在的陳舟。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

那就是,你總感覺離它很近了,但卻總捅不破那最後的一層窗戶紙。

始終差了那個臨門一腳。

最先引進篩法的布朗是這樣,華國的陳老先生也是這樣,利用廣義黎曼假設成立,進行驗證的王教授也是如此。

研究時,給人的感覺是,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有初等證明,而且這個證明不太復雜。

這也是很多民科一直以來,懷抱希望去尋找的。

只不過,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不是說民科們所希望的初等證明,就一定沒有。

只是,一個數學問題,隨著嘗試這個問題的數學家人數越來越多,耗費的精力也越來越多時。

這個數學問題存在不太復雜的初等證明的可能性,會迅速減少。

而且像哥猜這樣經過了幾百年研究與嘗試的數學問題,這種可能性幾乎就沒有了。

要不然,歐拉以來,那麽多在哥猜上花費巨大精力的數學家們,豈不統統都是傻子?

或者說,包括歐拉大神在內的這些數學家們,一研究哥猜就犯傻?

打個比方,想要用簡單的初等證明,就把哥猜解決了。

那就等於是,你一個人錘爆了歐拉,外加這300來年所有研究過數論的人。

這種困難程度,大概就相當於一己之力幹翻米國的所有武裝力量吧。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在陳舟看來,哥猜的解決,還是在數學工具上。

結合以往數學家們的研究來看,真正把每一種數學工具用到極致後。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陳老先生在上世紀利用篩法得到的“1+2”。

這也意味著,篩法大概已經物盡其用,不能再有任何的突破了。

想要證明最終的“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就得尋找新的方法。

那麽,數學工具的選擇,可能就不是單純的一種了。

揉了揉有些脹痛的腦袋,陳舟倒也不算有多氣餒。

至少,他的分布解構法,就是往多數學分支融合的路,去走的。

放下筆,陳舟看了看草稿紙上的內容。

“黎曼ζ函數這玩意,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令陳舟發出這樣感慨的原因,是因為黎曼ζ函數也和素數有關。

當初黎曼研究Zeta函數時,揭示了它和素數的關系。

希爾伯特23問中的經典的黎曼假設,也就是黎曼猜想,就涉及黎曼Zeta函數。

可是,這玩意是個被不少人看作是,整個數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因為是未解決的問題,所以陳舟想以黎曼猜想成立為前提,去變相的證明哥猜。

可又覺得這不過是把一個問題,丟給了另一個問題。

治標不治本罷了。

所以,陳舟才會覺得這玩意,令人又愛又恨。

事實上,把黎曼猜想直接拿來用的數學家,並不在少數。

要不然,也不會有上千條等著黎曼猜想被證明,然後直接升級成定理的命題了。

微微搖了搖頭,陳舟最終還是否決了這一想法。

除非,他能在證明哥猜前,把黎曼猜想證明了。

可這,陳舟覺得自己是在想屁吃。

所以,與其把命運交給別人,不如自己來掌握。

掃了一眼先前的數學藍圖,陳舟打算從側方位入手。

先完善分布解構法,嘗試把代數幾何的內容,融入進來。

再去解決眼前這個,折磨了他這麽長時間的哥猜難題。

這裏的先後,是指在計劃裏的先後順序。

但實際在研究時,陳舟可沒打算把哥猜就這麽晾在一邊。

起身簡單的活動了一下,再次坐在書桌前的陳舟,就打開了錯題集。

錯題集最新的一頁,全是他看的各種關於哥猜證明的文獻。

看到這一幕的陳舟,頓時又是一陣頭大。

怎麽說呢,這就好比,哥猜研究的近三百年時間裏,竟沒有一種方法是絕對正確的。

不過,反過來想,怎麽可能有一種方法,會在三百年的時間裏,不被挖掘到最深處呢?

所以,哥猜的解決答案,又回歸到了問題的原點。

那就是,它需要一個革命性的新想法。

這個方法,必須克服你看到的困難。

不再多想,陳舟開始翻看眼前的錯題集。

錯題集旁邊是準備好的紙和筆。

陳舟就這樣,一邊看著,一邊梳理著錯題集上所記錄的文獻資料。

這也是陳舟每日必備的一步,回顧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