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一樣的故事(第2/2頁)

所以,在不理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自己給自己解釋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當然,他們也有邀請過陳舟參加活動。

但都被陳舟禮貌的拒絕了。

畢竟,現在的陳舟,整個身心都在課題研究上。

真要說放松的話。

有每天和楊依依的餐後漫步,就足夠了。

陳舟和楊依依,現在幾乎也把麻省理工的校園轉了個遍。

每一處,都留下了兩人的身影。

自然,陳舟不去參加party之類的活動,楊依依也都一一拒絕了。

楊依依的想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絕不能讓陳舟拉開太多。

雖然她的導師雷納·韋斯教授,在華國香江領取了邵逸夫天文學獎後。

還受邀在香江大學,做著演講,尚未返回麻省理工學院。

雖然雷納·韋斯教授在離開前,給楊依依留下了一些資料。

雖然這些資料,都已經被楊依依看的差不多了。

但是,楊依依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可是不輸於陳舟的。

想想那次粒子加速器實驗,陳舟因為臨時前往廬州,楊依依單獨做出來的數據結果。

就知道,楊依依的實力,還是十分強悍的。

所以,在陳舟的學習節奏中,楊依依也在緊跟腳步。

也因此,麻省理工的校園裏,居然開始流傳起了兩人的故事。

只不過,這個故事和燕大校園網上的傳說故事帖,就不太一樣了。

這個故事,就是關於陳舟和楊依依兩人,這種近乎封閉式的苦行僧學習的。

麻省理工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無法接受這種方式的學習。

其實,不只是他們,就連許多教授,聽聞了這件事後,也是不大理解的。

但是,這兩人又有著一定的特殊性。

他們的導師不管的話,其他人,也就只能“腹誹”罷了。

身為故事主人公的陳舟和楊依依,則完全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他們穩中有進,保持著自己的學習節奏。

一如他們沒有太過在乎燕大的傳說故事帖,以及走到哪,都是注目的眼神一樣。

陳舟和楊依依,繼續沉浸在自己的學習研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