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慕阇(第2/2頁)

“這是……”廉祐看向偰元助,問道。

“聽聞廉相與火山奴伯克相好?”偰元助還沒說話,米志達就先開口問了。

廉祐向米志達行了個禮,道:“是。”

“我要出城,能否安排一下?”米志達問道。

“為何?”廉祐一驚。

怕破城後被殺?不對吧。若教區沒了,他就算還苟活於世,又有何用?

“為了熱海之事。”米志達也不隱瞞,直接說道。

偰元助在一旁沒說話,顯然是知情者。

“熱海?”廉祐一頭霧水。

“熱海那邊有二十萬帳突厥種,這事你知道吧?”米志達問道。

廉祐點了點頭。

他是大福大回鶻國的左相,當然知道。熱海(伊塞克湖)那邊確實有許多突厥種部落的存在,但未必有二十萬帳之多,這顯然是誇大之語。

這些部落曾在仆固俊、龐特勤之間搖擺。在安西回鶻大敗,連續丟失焉耆、龜茲兩大重鎮後,熱海一帶的突厥種便歸降高昌回鶻,但其實只是羈縻統治,每年象征性收點貢賦,偶爾會幫高昌這邊打仗,如此而已。

廉祐還知道,這些突厥種是墻頭草,誰強他們跟誰,沒有任何節操。如今高昌回鶻被夏國打得這麽慘,熱海的突厥人很可能會再投安西回鶻,背叛他們。

“最近有很多人去熱海活動啊,你懂的,西邊來的教士。”米志達說道。

他這樣一說,廉祐算是明白了。

熱海突厥人信仰摩尼教很多年了。事實上,自從在發源地波斯被大肆迫害之後,摩尼教徒就一路向東,康居(撒馬爾罕)、大宛(塔什幹)等地一度成為摩尼教的中心。像高昌回鶻這類東方教區,都是後來開拓的了。

慕阇今日說這話,廉祐便有點明白了,事涉信仰,確實不容退步。

而信仰,是需要世俗武力為後盾的,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影響甚至投靠強大的世俗君王,以維系自己的教眾。

歷史上毗伽可汗統治末年(947),熱海的突厥人仍然向高昌回鶻效忠(見前文單章,幸福的火羊年……),但在960年,熱海二十萬帳突厥集體改宗綠教,從此脫離了高昌回鶻的統治。

“慕阇想依靠夏主的力量,穩固熱海的局勢?”廉祐問道。

“熱海二十萬帳突厥之所以向大福大回鶻國效忠,全是前兩代仆固天王的功勞。若無二十年前那場大戰,一舉擊潰安西回鶻大軍,勇奪焉耆、龜茲,兵壓蔥嶺,他們會背叛安西回鶻,投靠高昌麽?”米志達問道。

廉祐無語。

說穿了,這個世界終究是看實力的。

回鶻汗國還在時,勢力延伸至阿爾泰山西側,很多部族包括葛邏祿人都投靠了過來,甚至就連劍河(葉尼塞河)流域的黠嘎斯人都曾經臣服於他們。

回鶻汗國滅亡後,龐特勤率眾西遷,一度有二十萬兵,在擊敗吐蕃,令其向南收縮後,龐特勤、仆固俊就是西域最有實力、最有號召力的兩位君王。

隨後兩雄相爭,仆固俊的後人戰勝了龐特勤的後人,成為西域最耀眼的存在,擁有高昌、北庭、焉耆、龜茲、伊吾五座大城,三十萬人口,可出十萬丁壯,聲威一時無二。

但草原部落最現實不過。你強,我投靠你沒問題,可你一旦衰弱了,我即便不取而代之,也要另尋他主。

這是草原鐵律,由草原惡劣的環境所決定。忠心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十分奢侈的東西,真的忠心不起,很容易讓部落陷入滅頂之災。

“大福大回鶻國,真的不行了麽?”廉祐有些茫然。

“你都是做到宰相的人了,不要感情用事。”米志達皺了皺眉頭,說道:“連吃敗仗,都城被圍,還能有什麽辦法?難道起一場大風沙,把幾萬夏軍全埋葬了麽?我告訴你,即便真有這事,只要夏主沒死,且不服輸,早晚能帶來更多的軍隊。他有力排眾議、說一不二的能力,不會敗一場就沒機會了。”

“廉相,其實——遍觀史書,中原王朝初開之時,經常打到西域來。”偰元助突然說道:“我輩讀書人,或該順應天時,以迎真主。大福大回鶻國,運氣太差了,攤上了這麽一個時候,已然回天無力。”

“我答應你們。”廉祐嘆了口氣,道:“希望夏主是個寬仁之輩吧。”

“他要統治西域,總得有熟悉民情、薄有威望的地方豪強相助,方能成事。”偰元助說道:“君勿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