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答卷(第3/3頁)

“出了楊渥這種蠢人,或者幹脆是孤兒寡母。”邵承節說道:“跋扈指數50%,並不是說不跋扈了,只是比以前聽話多了,好管多了。但如果是楊渥這種人在位,遇到外敵入侵,他沒有能力親征,那麽就只有把軍隊交給大將。如果這個大將處心積慮且不要臉,說不定剛離京城就造反了。”

“有例子嗎?”邵樹德問道。

“青州王師範。其父王敬武死後,少年繼位,棣州刺史張蟾不服,師範令都頭盧弘率軍征討,結果盧弘剛出青州,就回師威逼王師範。”邵承節說道。

“不錯。”邵樹德點了點頭,幸好你小子沒舉趙匡胤的例子,不然的話……

青州王師範的結局是不錯的。

王有點小心機。盧弘率大軍入青州,他就裝可憐,遣使送禮,又說自己年紀小,能力不足,確實不應該當節度使。然後提到盧弘受其父大恩,如果能讓自己活命,令先人不乏祀,那就是盧弘的恩德,人人都會誇贊。

王師範言辭懇切,又是少年一個,盧弘喪失了警惕,在使者送禮的時候,被斬於酒桌。隨後王師範連夜快馬奔至軍中,檢閱部隊,犒賞三軍,化解了危機。

當然,王師範能成功,也是靠對手襯托。盧弘太大意了,不然就是另一個結局。

“所以,從這些裏面,你悟出了什麽?”邵樹德問道。

“能得軍心最好,那樣可以放心把部隊交給大將帶出去征討,就如父親這般。”邵承節說道:“如果得不了軍心,那也要有親征的能力,最好能打贏,把禁軍交給大將帶著出征是很危險的事情。”

“把方才說的總結一下吧。”邵樹德說道。

“第一,要有武勇,通軍略,能親征,得軍心。第二,什麽時候都要把軍隊攥在手裏,不輕易交給外人。第三,要有邊界感,知道極限在哪裏,不可亂來。第四,不要一味蠻幹,有些時候還有別的解法。”邵承節說道。

“差不多就這樣了。”邵樹德站起身,滿意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嘆道:“阿爺好想看到你在蠻幹這件事上吃虧啊。”

邵承節無語。

“走吧,阿爺送你走一段。”邵樹德說道。

看著父親、二哥離去的背影,其他皇子愕然。

我們的考卷都不看了嗎?這場考試,是為二哥一個人準備的吧?我們都是陪考?二哥這個樣子,太子之位是穩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