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2/3頁)

“那大帥可就要關注兩個方向了。”陳誠說道:“陜虢、河中為其一,山南東道為其二。此為兩條勒死全忠的鐵臂。”

河中、陜虢是北面東出的通道,山南東道的襄、鄧、唐等州,亦可北伐淮西的蔡、汝、許等州,都非常關鍵。

“折家……”邵樹德沉吟了會。

邵承節繼承人的位置還真不能動了,這是栓住折家最大的依憑。下一代,或還需要繼續結兒女親家,加深關系。

娶折家女是萬萬不能了,會讓鎮內政治平衡被打破,那就只有嫁女了。而娶了邵氏女的折家子弟,當然要做折家家主,這是必須的。

“不談這些了。”邵樹德坐回交椅,道:“鐵騎軍大破汴軍,俘兩千余人。這些人,能不能用?”

“暫時不能用。”陳誠回道:“若全忠之勢日衰,降兵盡可用之。然其如日中天,不可用。不如將其送往豐、勝、涼、甘,打散安置。”

“都是精兵啊,真是可惜了。”邵樹德嘆道:“不能讓他們去涼、甘,涇原軍一萬七千降人安置在那邊,若兩相串聯,恐生事端。發往青唐亦不妥,還是去河、蘭、成、階諸州吧。”

尤其是階州,從吐蕃手裏拿回來後,幾乎渺無人煙。蕭遘從關中遷移民戶,至今也只有八百戶,種地、養蠶、放羊,還有最近兩三年剛搞的培育茶樹。

隴右十州三十二縣,按照大順元年(890)的數據,不斷遷移民戶兼蠶食吐蕃、羌人,已有編戶之民74000余戶、37萬余口。

財貨方面不用過多考慮,肯定不能按照七萬多戶來收稅的。因為無論是關中民戶還是吞並的羌胡,都有十年免稅優惠期。最初的一批人才剛剛進入第四年免稅,今年是第五年。

蕭遘把這塊地方打理得不錯,四年時間已有幾分氣象,每年也上供一些錢糧、牛羊、皮子、木材、草藥之類的財貨。雖然不多,但也不無小補。

終究是底子太差,不知何時方能恢復天寶年間的盛況?

十個州,人口才和同州一地差不多,這事情弄得……

不過也不必過於小看隴右,當地的蕃人,那可是大片大片的,遠超唐人。

隴右還是當年的隴右,地並沒有變,只不過人變了罷了。而今在慢慢走上正途,徐徐恢復。

蕃人,可以來打仗,雖然戰鬥力很難說,但可以減少唐人百姓的死傷。

雖說這樣會讓一大批蕃人因為戰功爬上高位,但他們人數太少,中下層還是唐人,最終還是會被同化。

總比唐人當兵,十不存一,蕃人種地放牧提供財貨休養生息要好。鮮卑打仗,漢人種地的舊事,可不敢忘。

“大帥此乃深固根本之舉,日後必得天下。”陳誠怕馬屁道:“待我一南一北攻淮西諸州,全忠疲敝,越打越弱。而我有隴右、河西、朔方源源不斷提供財貨、兵員,越打越強。全忠無後方,我有。”

“全忠還是有後方的。宣武、宣義諸州便是,雖與二朱、時溥的地盤相連,但他們打不進這些地方,便不是前線。”邵樹德說道:“我的後方,也不算太安寧。今年青唐有吐蕃叛亂,被河源軍、積石軍以及諸蕃部聯手鎮壓。甘州回鶻李仁美引河西黨項入寇涼、甘,拓跋仁福居然還沒動手,這人真是不想好了!”

統治這麽多蕃人,還要搜刮他們的財貨、丁口去打仗,那麽就要做好叛亂的準備。

河隴地區,常年戍守幾萬大軍是難免的了,這就是成本。

“高昌回鶻抄掠歸義軍,張淮深力不能制,肅州龍就率玉門軍赴援,也只是勉強將其迫退。要是河西蕃人再叛亂,那樂子可就大了。”邵樹德苦笑道:“本來還想抽調歸義軍、玉門軍部分人馬東來,如今看來是不可能了,能幫我擋住西域回鶻勢力,再照看著點地方就不錯了。”

“罷了,各人有各人的煩惱。我有煩惱,全忠亦有,大家彼此彼此。今便要將全忠的煩惱放大,如此才是勝機。”邵樹德說道:“全忠先鋒保勝軍一部被破,胡真、朱全忠二人應會震怖,這又給了我們一些時間,先折騰人口吧。全忠人來得少了,我便不走,甚至趁機吃掉他一部。人來得多了,咱就走。以後這河南府,心情好時便來走一趟,心情不好時也來,全忠能奈我何?”

“大帥,幽州李匡威起兵了,大同赫連鐸亦派兵南下。”親兵十將鄭勇突然走了進來,稟報道:“新泉軍楊軍使遣使加急送來的。”

……

折宗本率領的先鋒抵達了商州。

老頭子也是個不服輸的,率兩千精銳出鳳翔,走關中,輕裝疾進,晝夜兼程,終於趕到了商州。

不過這一路也累得夠嗆,大部隊被遠遠地甩在後面。興元府的三千兵更是在秦嶺之中跋山涉水,趕往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