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2/3頁)

“豐、勝二州百姓,可鼓勵養馬。某記得玄宗朝那會,朝廷有律令,民戶養馬牛者,不計入賦斂,豐、勝二州似可照辦?唔,此事你拿主意吧。”邵樹德又說道。

簡單來說,玄宗為鼓勵百姓養馬、養牛,出台了一項政策,就是這些大牲畜不計入百姓家財總量,不征稅。養了就全是你的,不用擔心被苛捐雜稅壓垮。

國朝盛時,官營四十八牧監共計養馬76萬余匹。各項政策實施後,民間養馬數量達到了三四十萬匹,各驛站大力收購民戶之馬,百姓著實得了不少好處——若沒好處,這又不是強制養馬,百姓斷沒興趣這麽做的。

“大帥有令,敢不從命?”宋樂笑道。

“再兼一個鎮北都護府副都護之職吧。豐、勝、麟三州,蕃人眾多,須得好好管管。”邵樹德也笑著說道。

鎮北都護府內各職,其實就相當於遼國的北面官。

有些地方,天生不適合種地,強行開發種地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太粗暴,環境早晚給整壞,不如繼續放牧。

以部落之法治部落,充分照顧他們的民情、風俗,再給他們體制內出頭的機會,多少能安穩一些。

“宮帳司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大帥……”宋樂也剛剛看過鎮北都護府制度草案,一時間有些猶豫,半天後方道:“楊爚(yuè)似可任此職。”

楊爚就是麟州楊家的家主。

楊氏現在飛速靠攏邵樹德,非常受信任。不然的話,此番他也不會被臨時任命為勝麟二州沿河遊奕討擊使。

楊家長期紮根麟州,門下有不少附庸的黨項部落,對蕃部事務非常熟悉。

原本一直壓著他們的折家已經開始往鳳翔府遷移,但邵樹德還是不敢把麟州刺史這種地方職務交給楊氏。

地方豪族,再當刺史,可不就是半獨立勢力麽?

但宮帳司判官之職,卻非常適合楊爚,因為這是幕職,需要到靈州當官的,正好拿來拉攏楊氏。

宮帳司當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幫邵樹德打理私產。

三大直屬部落,如果以後世遼國的情況來看,就是“算翰魯朵”。

“翰魯朵”乃突厥語,宮帳之意,下轄州、縣、提轄司、石烈(縣)、抹裏(鄉),有管理機構,有牧民、有奴隸、有軍隊。

“算”,是心腹的意思。

直屬部落,肯定比一般部落更受大帥信任。鎮北都護府親軍司即將有的一千五百親軍,就從這三個部落裏出。

遷移到榆林宮的三千戶韃靼、吐谷渾、回鶻牧民,同樣是直屬部落,未來也會派人加入親軍。

其實是削弱各個部族實力的一種手段。遼國皇帝通過各種手段,將大部落的丁口減少,這些丁口編入他的直屬“翰魯朵”,在行宮附近放牧。

皇帝時不時到行宮裏住一住,加強在直屬翰魯朵裏的威望,說白了就是中央集權,即遼史裏所說的“割戶丁,以強幹弱枝”。

老皇帝死後,直屬翰魯朵由新皇帝所領,就像草原上的頭人繼承一樣,完全符合牧民們的價值觀。

而繼承者,往往也會修行宮,繼續這麽搞。

有遼一代,共興建了弘義、長寧、永興、積慶、延昌等十二座行宮,外加一個文忠王府,即十二宮一府。

以阿保機所置之弘義宮為例,該宮直轄“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六千”。

十二宮一府抽丁組建的軍隊叫“宮衛軍”,是皇帝的本錢。

這些行宮王府日切月削,各部族被搞得慘兮兮,中央實力大增。不然的話,你以為草原起家的契丹人能立國兩百多年?

參合陘、鹽池那一片,邵樹德已經與宋樂交過底,打算建個沃陽宮,位於漢沃陽古城、北魏參合縣一帶,鹽池部就在那片放牧。

不,以後沒有鹽池部了,統一以沃陽宮屬部稱呼,頭人便是邵樹德。他死後,由嫡長子繼承。

沃陽、榆林二宮,民政由宮帳司暫時代管,軍務暫由親軍司管轄,部落壯丁閑時訓練,戰時編入親軍出戰。

至於海西的拓跋部、六谷的邵家部,邵樹德還沒想好怎麽處理,過陣子再說吧。

宋樂當然明白此職的重要性,這是心腹近職啊!

楊爚如果將沃陽、榆林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牛羊被野,日後飛黃騰達不在話下。

大帥為了統治草原,可真是啥招都用啊!

“楊爚麽?”邵樹德一聽便笑了,道:“楊家自他而上,家主皆讀書人。雖未出仕,但說聲書香門第並不為過。唯他這一代,勤練武藝,弓馬嫻熟,在黨項人中間頗有威望。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就他了。吾正要率軍南下,過麟州時,便召他過來問問。”

楊家將嘛,一聽就是將門世家。可你能想象,楊爚之父楊安貞還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他從父楊安吉倒是有點武藝,楊安吉之子楊弘望現在是飛熊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