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2/2頁)

行刑完畢後,張彥球站了起來,看向在外圍觀的部分鄜州軍士,大聲道:“未參與叛亂的,人賞蕃錦一匹。靈武郡王說話算話,兩年就是兩年,欺騙爾等作甚?”

“朔方豐安軍,光啟三年戍守蘭州廣武梁,論期兩年,已經返回夏州。”

“天德軍,光啟三年戍守河州鳳林關、平夷守捉城,已經在返回夏州的路上。”

“經略軍,光啟三年戍守臨州狄道、長城堡、大來谷,即將返回夏州。”

“新泉軍,光啟三年戍守會州新泉軍城、會寧關,已經返回夏州。”

張彥球走在滿地的鮮血與頭顱之中,道:“振武軍,本月就將開赴隴右,戍守鳳林關、平夷守捉城、大來谷,你等可問問振武軍兒郎,可害怕靈武郡王食言?”

“說兩年,就是兩年!何疑耶?”張彥球怒問道。

鄜坊軍士被刑場上的鮮血所懾,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們默默地看向了戍守在刑場周圍的振武軍軍士,見他們臉色淡然,似乎並不怎麽擔心上級食言,讓他們在外地超期戍守,下意識信了幾分。

張彥球見他們不說話,冷哼一聲。

東方逵也是個廢物,不到八千軍士都管不了,早晚把他給換了。

這次其實也是個機會。

鄜坊軍總共八千人,作亂的千人除被斬首的百人之外,其余人連同家屬,全部發往河隴屯墾。再挑走三千精銳至積石軍,就只剩下四千了。

一個藩鎮的武人,往往是當地利益的代表。不把他們殺掉或降服,是很難真正控制這塊地方的。

鄜坊、延丹四州,與苦哈哈的豐州、振武軍不一樣,他們是發得起糧餉的,軍士們吃得飽穿得暖,自然不會輕易投降。

如今整走一半人,還是比較能打的一半,剩下四千,再找機會慢慢收拾。

東方逵若有腦子,都不會再招募衙軍了。又沒外敵,四千人足夠他保境安民。

以後大帥若再組建其他部隊,繼續從這四千人裏面挑選,最終把鄜坊軍吞食殆盡。而沒了武人,鄜坊鎮與邠寧、隴右鎮何異?節度使和地方官員的更替,還不是大帥一句話的事情。

張彥球突然又想到了宣武朱全忠。

此人目前也有三個附庸藩鎮,即佑國軍、忠武軍、奉國軍。

張全義所領的佑國軍(轄河南府)不談,此人是個老滑頭,戰鬥力不行,但非常恭敬,擅長以柔克剛,朱全忠暫時沒想動他。

忠武軍(轄陳、許二州)原本是趙犨所領,不過已經病逝,由其弟趙昶繼任。

奉國軍是秦宗權部降將控制。

趙氏兄弟對朱全忠很是恭敬,經常出兵協助征戰,還結為了兒女親家。多年征戰下來,忠武軍的精銳損失很大,獨立性一降再降。到了這會,朱全忠若強行吞並,反彈不會很大。

奉國軍目前由降將郭璠任節度使,只轄蔡州一地。朱全忠攻時溥,也讓蔡州出兵了。如此過個幾年,朱全忠將郭璠換掉,估計問題也不會很大。就算有小反彈,也能鎮壓。

當然這些都是小鎮。如果是魏博那種大鎮,可就難搞了。你故意消耗人家,人家不會像“小門小戶”那麽好說話,直接就反他娘的了,你待如何?

大家都不傻。迫於形勢做你的附庸,幫你出兵打仗,可別太過分。消耗精銳的目的,大家都懂,為了最終吞並嘛。這就涉及到核心利益之爭了,小鎮衙兵不敢造反,大鎮還是敢的。

“大帥應是動了吞並鄜坊、延丹二鎮的心思了。”張彥球心中暗想:“東方逵、李孝昌應還能繼續做個幾年節帥,但背叛了本地軍人,估計人憎鬼厭,接下來幾年只能進一步投向大帥,加速掏空兩鎮的家底。待到瓜熟蒂落,兩鎮四州之地,也就落入大帥懷中了。”

“不知道以後鳳翔鎮會如何處理。這幾年鳳翔軍換了兩茬了,折宗本帶去的麟州、邠寧兩鎮兵慢慢開始在當地紮根,若是時間拖長了,多半會尾大不掉啊。”

“嘿,這是大帥的家事,我操心個什麽勁。說了還得罪折家,大帥是明白人,心中應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