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2/3頁)

“邵……邵家部,去涼州六谷吐蕃舊地放牧,將賀蘭山下的地騰出來。”

涼州以南的六個山谷,河流縱橫,水草豐美,宜牧宜耕,更兼控制著蘭、涼二州之間的通衢大道,位置其實十分關鍵。把邵家部遷過去,控制住這個地方,休養生息個十來年,待其實力恢復之後,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勢俯瞰蘭、涼二州。

“另外,大發靈州河西黨項之梁家部、羅家部、楊家部,無論老幼,悉數征發,前來青唐。先讓他們的頭人快馬加鞭,趕來見我。”邵樹德又吩咐道。

“大帥,三部加起來有四萬眾,如何安置草場?”

這三部,基本都是胡化漢人,一如當年的會州白家。這幾年大力去胡化,但生活方式擺在那裏,不可能完全與漢人一樣。

“邈川部頭人昨日才來降,不夠恭順。過兩日,某便集結大軍,問問邈川部頭人,願不願意去靈州放牧,他應是願意的。”邵樹德冷笑道:“邈川部的草場,給梁氏。”

“梁氏這是占了大便宜了!”陳誠心中暗想:“邈川部是四五萬人的大部落,湟水流域幾乎是他們一家說了算。梁氏占據這些草場後,好生經營,數十年之後,便是青唐大族。梁氏家主有個小女兒,一直在大帥身邊服侍,比一般侍女更受大帥喜愛,應有這方面原因。”

“楊家部,到星宿海、安人軍一帶放牧。之前征討了幾個小部落,草場空出來了,便給楊氏。”

“威戎軍、魚海軍一線亦有空出來的草場,給羅氏。”

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後,邵樹德終於止住了下令。

各部大遷徙,頗有後世慈父的風範,就是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不過如今身邊猛將如雲、雄獅數萬,只要那些部落一開始不鬧,去了新的地方後,也沒必要再鬧了。

“明日就率軍南下,某要巡視寧邊軍、積石軍。”

七月十三日,邵樹德留歸義軍四千五百步卒守青唐城,自領蕃漢兵馬五萬余人南下。同時又傳令給經略軍關開閏部,令其渡河南下,繞道至積石軍。

數萬大軍南巡,吐蕃諸部又分裂得很,自然嚇得魂不附體。如果不想走,自然只有獻上貢賦,表示恭順。

牛羊馬匹,邵大帥已經收麻了。

青唐吐蕃數十萬人,大小牲畜總量千余萬頭。繳獲的丁口、牛羊,大部分發還了回去,但這只是文字遊戲——很快各部又以貢賦的名義獻了上來。

不過邵大帥還算有良心,他差人問了一下。有些部落被搶得實在厲害,如果一點不發還,日子怕過不下去,只能投靠別的部落,要麽幹脆造反。這不是他的本意,因此又還了一些。

總體而言,青唐諸部進獻了大牲畜四十余萬頭、羊二三百萬只。此前在河西還繳獲了牛羊馬駝一百多萬,此行收獲還是可以的,而且以後還能細水長流,每年收個大小牲畜百萬頭左右。

不要小看草原的財富。他們窮,是因為沒法把牲畜變現,同時對漢地的各種商品又有極大的需求,偏偏中原朝廷還不想跟他們做生意,偶有一些互市,也多半出於安撫目的,且時斷時續,不能長久。

邵樹德讀史書,得知前燕塞北之戰,“後遣撫軍將軍(慕容)垂、中軍將軍虔、護軍將軍平熙帥步騎八萬攻敕勒於塞北,大破之,俘斬十余萬,獲馬十三萬匹,牛羊億萬頭。”

這個“億萬”繳獲多半是吹牛了,但俘斬數字及馬的數量應該是真的。馬這種東西,如果草原政權不特意辦馬政,也不會多的,牧民不愛養。因此,真實繳獲數量應該是以千萬計,絕對不可能有億,後世內蒙古牲畜存欄量也不過一億多。

不過即便只有一兩千萬牲畜的繳獲,也十分驚人了!雨水充沛、氣候溫暖,草原遊牧民族的好時光啊!國朝初年,朔方、河西、隴右三鎮都能生活二百五十萬遊牧人口,牲畜當在八千萬左右,這是何等巨大的一筆財富。

漢地與草原,若互通有無,豈不是大家都很爽?問題在於如何解決互信。

考慮到再過六七十年,氣溫就要陡降,降水也會隨之變少,解決草原問題,必須抓緊了。

一路走走停停,七月二十五日,邵樹德經承風嶺(貴德峽)、樹墩城,抵達寧邊軍城。充當先鋒的銀槍都五千騎則已經渡河完畢,進占了河東南對岸的靜邊鎮,即積石軍城。

從積石軍往東一百二十多裏,可至廓州達化縣(今尖紮縣西北),再往東三十裏,至廓州理所廣威縣(今化隆縣西南),城內置寧塞軍,管兵五百人。

廓州東南行三百九十裏,可至如今的隴右鎮幕府所在地河州枹罕縣。

積石軍往西八十裏,可至宛秀城(今共和)。此為天寶十三載,哥舒翰收黃河九曲之地後所置。城內有宛秀軍,後更名為威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