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2/3頁)

說句難聽的,嗢末、六谷吐蕃、肅州龍家等大大小小的勢力,自吐蕃帝國崩潰後,活得越來越倒退,看不出是個正規的勢力,完完全全的草台班子。

回鶻反倒經營得有聲有色,建都城,設官立制,還翻譯了不少書籍。

李仁輔甚至聽說,回鶻人還用他們的文字寫詩歌,聽起來有點惹人發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谷吐蕃、突騎都的戰鬥在傍晚時分結束了。吐蕃人丟了三百余具屍體,在回鶻人的接應下緩緩退去。

這幾天他們北進還是撈到了一些便宜。幾個原本附庸嗢末人的小部落被抄了,損失了不少人丁和財貨,其中的大頭應該是被回鶻人吃了,因為有遊騎看到回鶻人押運著大量老弱婦孺、牛羊及百余車財貨返回南邊。

又能打,還如此精明,滑不留手。甘州回鶻,得好好想個辦法對付了。

吐蕃、回鶻聯軍退回去後,烏姆主第一時間了解到了戰況。

還好,一切盡在掌握中!

唐人的騎兵應該不多,每次都是逼不得已之時才出戰。

一旦擊退吐蕃、回鶻聯軍,立刻就躲回去舔舐傷口。

烏姆主估摸著,唐軍騎兵的數量,應該與南邊浩門谷一帶相當,都在三四千騎的樣子。不過比南邊的那些部落騎兵精銳不少,看得出來是常年訓練的。

烏姆主還有殺手鐧沒使出來。

五千精騎,都是各部揀選的勇士,不少人甚至常年不事生產,專門琢磨馬上戰鬥。

迄今為止,這支部隊只投入過一次戰鬥,對上的便是初來乍到的唐軍騎卒。

雙方的初次碰面,都帶了點驕傲情緒,互相看不起對方。結果打起來後,才發現對方不好對付,各自死傷了不少人,最後默契地脫離了接觸。一方專心欺負嗢末,一方盯著六谷吐蕃打,心照不宣。

“此戰若能大敗唐軍,一定要收編了唐人的騎兵。”烏姆主看著畫著白鶻的戰旗,輕聲說道:“如此善戰,若能得之,破肅州、沙州,把握又大了幾分。”

“可汗,今年是雞年(回鶻人的屬相紀年),雞食谷粒,會扒亂枯草,容易發生意外。而且,前兩個羊羔月已過,大月(三月)牧草生長晚於往年,預示不詳。貧道建議盡快退兵,唐人的舉動有些奇怪,看著想把咱們粘在這裏。”深受可汗欣賞的僧人摩尼說道。

此人今年三十歲出頭,據說佛法已修煉到很高深的境界。

烏姆主可汗敬重其人,亦覺得摩尼和尚有才學,因此經常將其帶在身邊,事事詢問。

摩尼的佛法有多精深不太清楚,但口才確實是不錯的。歷史上他前往中原交流,舌辯群僧,一點不落下風,在後唐同光三年(925)的時候,於太原圓寂。

摩尼和尚精通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漢文、藏文,甘州回鶻的不少書籍,就是他翻譯的。另外就是當地熟悉回鶻文、藏文的漢人了,他們也翻譯了不少書籍。

烏姆主可汗對漢人的態度非常不錯。

甘州境內就生活了不少天寶遺民,為大汗種地放牧,提供糧草,宮城的設計也有他們的參與。

漢人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都督周易言。此人跟隨烏姆主弑殺前任可汗,非常受信任,兵權很重——給一個漢將兵權,甚至還能指揮回鶻騎兵,就這一點而言,甘州回鶻的心胸就比嗢末、龍家什麽的寬廣,這或許是他們的汗國曾經延續132年,屢次阻止西夏、遼國南下的重要原因。

“錯過這個機會,下次再染指涼州,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烏姆主還是有些不甘心,道:“嗢末已經不成氣候了,如果此時退走,唐人便可從容收拾嗢末諸部,然後攻六谷吐蕃。接下來會怎麽做?會放任甘州不管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摩尼和尚默然。道理確實是這麽個道理,也確實很難抉擇。

可汗終究是有大志向的,肅州、涼州諸部若能被吞並,然後花個幾年時間整合一下,便可以西攻歸義軍,再把沙、瓜二州吃下。

甘、肅、瓜、沙、涼五州之地,有不少回鶻部落,都建立了族帳,相互之間有聯系。一旦據有其地,便可建立一個地域廣闊的回鶻汗國,與聲勢正盛的高昌回鶻分庭抗禮。

接下來的,自然是與高昌回鶻一決勝負了,誰贏,便可以統合西到金山,東到大河的各部族,恢復往日的榮光不在話下。

貪、嗔、癡乃三毒,大汗看不穿啊!

涼州城內,邵樹德正面無表情地面對著一幫前來哭訴的涼州蕃部頭人。

大部分是嗢末的宰相、都督,小部分是粟特、龍家、黨項、吐谷渾、韃靼等小部落頭人。

尤其是後者。及時退到涼州附近的還能被保全,拖拖拉拉的就慘了,被彪悍輕捷的回鶻騎兵打得落花流水,丁口、牛羊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