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

春風拂過大地,雨雪化凍後的綠洲上青草如茵。

蟄伏了一個冬天的野草從土裏冒出頭來,貪婪地吸收著雪水和養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著。

地面突然小幅度震動了起來。

鐵蹄踐踏之處,草皮上下翻飛;刀斧斬斫之處,鮮血左右噴濺。

李紹榮後仰著躲過吐蕃騎兵的一記殺招,隨後腰腹用力,復坐於馬背之上,握緊鐵鐧,與迎面而來又一名吐蕃騎兵狠狠廝殺在了一起。

鐵騎軍是在三日前抵達涼州的。與之同來的還有大量駱駝、馬車載運的糧草、器械,甚至是新發來的三百余名關東刑徒——天子今年沒改元大赦天下,流放犯人們失望得很。

鐵騎軍成軍多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支戰術成熟,打法多樣的部隊。

軍使折嗣裕將部眾分為左右兩廂,左廂兩千五百騎,曰突騎,右廂兩千五百騎,曰背嵬。

左廂在朔方軍中俗稱“突騎都”。這是典型的大唐騎兵,天寶年間,全國57萬大軍中有多達16萬騎兵,比例實在驚人。

騎兵主要部署在邊地州縣,蓋因諸馬監主要位於西北,招募兵員也更方便。

安祿山起兵之前,就曾經想辦法將大量西北戰馬調到範陽。因此,這裏的騎兵傳統是深入骨髓的。

突騎都軍士們已經漸漸淘汰了長馬槊,轉而使用一人長短的短馬槊(1.8-2米)。

此槊刃尖朝上,槊柄朝下,插於馬鞍旁的槍套之中,與刀、劍、斧、錘、戟等短兵器並排懸掛於左側。右側則懸掛著角弓、箭囊及其他雜物。

隨著常年不斷的戰爭,突騎都軍士們現在越來越喜歡使用鈍器進行近距離搏殺,有人專門去私人鐵匠鋪打制此類兵器,一時間帶來了許多鐵匠鋪的繁榮。

背嵬都兩千五百騎,其實並不全是背嵬,邵大帥還沒那麽喪心病狂,撐死了數百人罷了。一半是編戶齊民的黨項頭人親隨,另一半則來自隴右八州的吐蕃諸部——大大小小的頭人被勒令獻上一定數量的勇士親隨,連帶著家屬一起遷居靈州。

這支部隊的戰鬥就是另外一種畫風了:上山下坡,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簡單來說,因為騎術、箭術底子實在太好,因此戰法以騎射為主,而且還普遍裝備利於投擲的短矛、標槍,不裝備長柄馬上武器,實在要近戰搏殺時,用馬刀。

這五千騎常年訓練,配合嫻熟,技藝精湛,補充起來也非常嚴格。尤其是背嵬都,目前只有六七百名副其實的背嵬,但大帥說了,今後補兵,盡量以背嵬為主,非背嵬者,也要實力達到背嵬的程度。

這是想將大大小小百余個部落酋豪的背嵬親隨一鍋端了!訓練成本是人家的,最後人是自己用,美哉美哉。

此時正在與吐蕃騎兵作戰的就是突騎都一部,由副使劉子敬統領。已經升任副將的李紹榮今日已經斬殺兩名吐蕃騎兵,皆死於他的槊下,接下來的第三人,多半就要換一種死法了。

前俯、後仰、左傾、右搖,各種戰術動作,整個身體像長在馬上一樣,即便背嵬都那些號稱打小就騎馬的勇士,也不過如此了。

“噗”地一聲悶響,藝高人膽大的李紹榮躲過一名吐蕃百戶的襲擊,反手一鐧砸在他臉上,敵人應聲落馬。

“當了副將,還這麽拼命。”不遠處的小土坡上,折嗣裕笑罵道。

“軍使,回鶻人一直沒動。”剛剛下放到鐵騎軍當都虞候的李仁輔說道。

“昨日殺得太狠了吧?”折嗣裕不確定。

昨日回鶻人是有些囂張了,進逼至涼州城南十余裏。鐵騎軍奉命出戰,左右廂齊出,不過主要是右廂打的。

縱橫甘州無敵的回鶻遇到了對手。

背嵬都的騎射手們本來底子就不差,常年嚴格訓練之下,技藝更趨精湛。一戰下來,殺敵三百人,己方傷亡還不到對方的一半,這還是回鶻騎兵占了數量優勢呢。

不過背嵬都百余人的傷亡,也讓折嗣裕有些肉痛,對甘州回鶻的印象更差了。

好在大帥叫停了他們的主動出擊。

“擊退賊軍就收手吧。”折嗣裕看著遠方列好陣勢的數千回鶻騎兵,輕蔑地一笑:“早晚收拾你們。”

李仁輔悄悄瞄了一眼折嗣裕。

大帥的舅子信心很足啊。但怎麽說呢,回鶻人沒派精兵過來。前些日子戰場上曾經出現過一支回鶻精騎,人數在兩千上下,配合默契、騎射雙絕,不好對付。

或許,那就是甘州回鶻的常備軍吧?河西三州這麽多勢力,回鶻是最晚過來的,但居然是最早建立政權的。他們在刪丹的所謂“都城”,完全是仿造原回鶻汗國的王城建造,規模宏大,且還在持續營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