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2/3頁)

當天下午,邵樹德帶李劭一起見了見靈州幕府及州縣官吏。

雖然朝廷正式任命還沒下來,但大家都懂,現在就可以把李劭當頂頭上司來看待了。

從今天起,靈、鹽八縣的政務就向李劭負責,軍務當然插手不了,定遠軍使王遇可是大帥的心腹,據說綏州兵馬使楊亮馬上要調到靈州來,管兩千州兵,大家安心接納移民,做好安置,開展農業生產即可,其余無需多問。

忙活完這一攤子事,邵樹德便準備返回夏州了。

六月初八,北邊有軍報傳來:四千騎卒在彌娥川一帶追上部分處於逃竄狀態的河西黨項,斬首千八百級,俘三千余人,牛羊八萬余頭。

邵某人算了算,加上各部陸陸續續送來的貢賦。此番出征,總共獲得了十余萬斛糧食、二十余萬頭牲畜,倒也不算太虧了。

收獲不僅僅是戰利品。最主要的,是不能讓黨項人出現共主。

蒙古人組織起來,可以兵臨北京,但一盤散沙時,明軍可以出塞打草谷。黨項人的氣運之子拓跋氏被自己幹死了,那麽就不能出現下一個氣運之子,否則自己會有大麻煩。

維持一盤散沙的狀態最有利,也最容易征服、控制、拉攏,黨項如是,回鶻亦如是。

任何單一部落,小的不足千,大的萬人,都沒法反抗自己。

與黨項、回鶻相比,或許契丹更有潛力,但那是幽州鎮的麻煩。此時的大漠草原,其實是無主的,自己還有時間。若是再過二三十年,保不齊契丹就統一草原了,那便是國朝初年的突厥,而不是明朝中後期的蒙古,須得集北方多鎮之力才有可能抗衡。

繳獲的糧食、牛先留在靈州,用作下一階段的開發費用。接近二十萬頭羊馬駝則帶回夏州,用作軍中賞賜。三千多俘虜嘛,與之前的三千多人一起,繼續整修靈鹽間的五百裏道路。他們是牧民,不會種地,連編戶齊民都不合適,只能做苦工了。

安排好這一切,已經是六月十一了,邵樹德下令全軍班師。

靈州大小官吏、軍將、鄉紳,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皆出城數裏相送。

“靈州父老但請放心,只要某在一天,靈州便可安居樂業。”邵樹德看著相送的一群人,心情也十分之好,道:“國朝初年,百姓皆安樂,一年四時八節,農祭、慶賀、遊樂數不勝數,好不熱鬧。然上月端午,雖家家戶戶勉強過了節,比起國朝初年如何?某未見四民並踏百草,未見鬥百草之戲,未見采雜藥,未見互贈織物遊樂,百姓生活困窘,亂兵四起,劫掠鄉裏,此天下公卿將帥虧欠於百姓者。或曰時局喪亂,諸鎮皆如此,但本帥不認,定要還靈州父老一個富足安寧。誰若想破壞這份安寧,諸君可共誅之!”

這番話確實說到眾人心底裏了。大夥現在要求已經很低了,不想要多富足,有個安定的秩序行不行?但很遺憾,這一點都很難做到。即便是相對富庶安定的江南,亦有軍士劫掠鄉裏,將帥不能制。

長安天子、外鎮將帥都不會把大家當人看,都是兩腳羊。靈武郡王願意給大夥最基本的尊嚴,一家人能團團圓圓,不用擔心哪天有亂兵沖進來,將妻女財貨搶走。只要說到做到,那麽便跟了他又如何?

“吾等謹奉大帥之令,但有賊人欲亂此等局面,共誅之。”李劭答道。

而隨著他起頭,眾人紛紛附和。邵樹德細細觀察,發現大夥說這話時不似做假,頗有幾分真心。這就很好嘛,安定美好的生活是大家的共識,以後誰想作亂,那就是公敵,可群起殺之。

大軍返程的路線與來時差不多,靈州—溫池—鹽州—宥州—夏州,一共八百裏路程。

在路上的時候,邵樹德接到了聽望司傳來的幾份消息。

河北大戰基本落下了帷幕,過程頗富戲劇性。

幽州、成德兩鎮討伐王處存,幽州兵攻易州,李全忠統兵,全軍六萬人,將易州圍得水泄不通。但易州堅城,克之不易,一名下級軍將劉仁恭想到了個辦法,穴地入城,遂克之。

成德軍兵圍定州,久攻不下,將士疲敝。適逢李克用率救兵至,與定州兵裏外夾擊,大破成德軍。成德軍敗退,李克用再追,又勝,前後斬首萬余。

幽州兵聽聞成德軍敗,自恃精銳,並不害怕。不過王處存這廝出了個賤招,夜間遣三千士卒蒙上羊皮至易州城外,幽州將士以為是真的羊,爭出搶掠,被王處存大敗。

有些事情,聽著就很玄幻,但偏偏真的發生了。

這年代軍士的德性啊!

你說他們不堪戰吧,但真的能打,契丹在他們手上都撈不到便宜。別說契丹還沒起來,人家幽州也就一個鎮,可沒怎麽在契丹手下吃虧,還經常去打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