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開棺驗骨(第4/7頁)

辛鐵柱便將今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原來今夜除夕,辛鐵柱在武學憋悶太久,獨自一人外出走動。武學與太學相鄰,只有一墻之隔,出門也是前洋街,雖然街上燈市熱鬧,辛鐵柱卻無心賞玩。他入武學已有三年,對《武學七書》學得不甚了了,可弓馬武藝練得極為純熟。他從小敬愛父親辛棄疾,早年父親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令他心向往之,這才不習經義詩賦,轉而投身武學。如今朝廷大有北伐之意,他推掉了武學本已為他安排好的地方官職,一心只想參軍戍邊,沙場殺敵。他原以為父親畢生以恢復中原為志,定會支持他,哪知父親知曉他的想法後,竟捎來家書,不準他加入行伍,還命捎信的仆人傳話,說他若不改變想法,今年就不要回家了,幾時回心轉意,幾時再回去。辛鐵柱大感失落,從小到大,父親對他呵護太過,不願他有半點吃苦犯險,便連投身武學也是他苦苦求來,一想到這些,他就連日為此苦悶。如今父親被朝廷重新起用,出知鎮江府,離臨安不遠,但辛鐵柱不願改變初衷,果真就選擇留齋,沒有回家過年。今晚他與同齋們在齋舍裏喝酒,算是共慶除夕,同齋學子論及北伐,全都眉飛色舞,喝酒如飲水,個個醉得不省人事,他酒量最好,雖有醉意,卻沒倒下。他心中煩悶,無處排遣,於是外出走動,心中所念,全是如何勸得父親改變想法。可他心思愚魯,思來想去,總不知如何是好。

辛鐵柱在前洋街上走了沒多遠,便到了紀家橋頭。他心煩意亂之際,忽見身前一位紅衣公子經過時,腰間落下了一塊白色玉佩。紀家橋一帶人聲嘈雜,那紅衣公子沒發覺玉佩掉落,徑自走了。辛鐵柱想撿起玉佩還給那紅衣公子,正準備彎腰伸手時,身旁忽然探出一只腳來,踏在了玉佩上。

伸腳之人是個瘦子,生得獐頭鼠目,他用極快的速度撿起玉佩,塞進懷裏,裝出一副沒事發生的樣子,朝著與那紅衣公子相反的方向走了。

見那瘦子想將玉佩據為己有,辛鐵柱當即跟了上去,想叫那瘦子物歸原主。

那瘦子走了沒幾步,經過一耍藝攤時,一頭紮進圍觀看客當中。他假裝觀看耍藝,實則悄悄貼在一位看客身後,將手伸向那看客腰間,試圖偷取錢袋。

辛鐵柱原以為那瘦子只是霸占失物不還,沒想到竟是個竊賊,見其出手偷竊時毫不猶豫,顯然是個慣偷。他想也不想,大步上前,一把拿住那竊賊的手腕。那竊賊吃了一驚,回頭瞪著辛鐵柱,叫辛鐵柱放手。辛鐵柱說破那竊賊的偷盜之舉,那竊賊卻矢口否認,說辛鐵柱平白無故汙蔑他,還叫囂著讓周圍人評理。那看客摸了摸腰間,錢袋並未丟失,怕無端惹來是非,便沒敢站出來替辛鐵柱說話,周圍人不明究竟,也都置身事外看熱鬧。辛鐵柱沒想到那竊賊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他不善言辭,說不過那竊賊,懶得多費唇舌,就要抓那竊賊去見官。那竊賊掙紮反抗,惹惱了辛鐵柱,辛鐵柱正無處發泄苦悶,三拳兩腳,將那竊賊揍得鼻青臉腫,又一腳踢翻在地。那竊賊沒想到辛鐵柱竟敢當街打人,見辛鐵柱孔武有力,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爬起身來就跑。辛鐵柱豈肯饒他,在後緊追。

那竊賊奔上紀家橋,橋上行人紛紛避讓,可迎面而來的一頂轎子卻避讓不了。那竊賊與轎夫相撞,雙雙失了重心,摔倒在地。轎夫一倒下,轎子立刻傾斜砸地,晃了幾晃,還好穩了下來,沒有翻倒。轎中響起了孩童的哭聲,一女聲道:“傷著了嗎?”孩童哭說沒有。女聲道:“既沒傷著,男兒漢,哭什麽哭?”倒有責備之意。孩童的哭聲很快止住了。“出了什麽事?”伴隨這聲問話,轎簾掀起一角,一個面戴黑紗的女子走下轎來。

此時辛鐵柱已趁那竊賊摔倒之機追上,一把揪住那竊賊的胳膊,喝道:“走,見官去!”那竊賊的胳膊幾乎要被折斷,連連叫痛,另一只手忽然從腰間抽出一把匕首,刺向辛鐵柱。辛鐵柱躲開這一刺,飛起一腳,又將那竊賊踹翻在地。

那竊賊吃痛,知道有武器也不是辛鐵柱的對手。他摔倒之處,就在轎門旁邊,見那女子在身邊下轎,情急之下翻身而起,抓住那女子,沖辛鐵柱叫道:“站住!別過來……你再過來……我就……就……”拿匕首指住那女子的脖子,手不停地發抖,匕首也跟著亂顫。

辛鐵柱不敢輕舉妄動,嘴裏喝道:“放下匕首,休傷無辜!”

附近遊街賞燈之人紛紛被吸引過來,圍在紀家橋兩頭,有數百人之多,見那竊賊手拿匕首,竟無一人敢出頭。

那竊賊挾持著女子,一步步後退,叫圍觀之人讓開,想瞅準機會奪路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