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賺翻了(第3/4頁)

如此,作坊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倉儲的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且因為提前備貨,對資金的壓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若是鐵路能大大的降低時間上的誤差,這所帶來的無形收益,甚至不是運輸價格降低可以比擬的。

因此……當興建的鐵路司開始布告諸縣商賈和軍馬百姓,新鐵路的措施之後,尋常的百姓或許還後知後覺,可春暖鴨先知,諸多商賈聞言,已是聞風而動。

試運營的鐵軌,這幾日都是人滿為患,不少商賈提前來觀摩,一時之間,盛況空前。

不少人已開始於鐵路司簽署提前的貨運單,畢竟不少的商賈,他們往往有固定的客戶,需要隔三差五地將一車車的貨送出去。

這鐵路不但大大縮減了運輸的時間,而且還能確保準點,甚至運輸的價錢比之從前還低不少。怎麽看待,都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各處車站,人潮洶湧,都是穿著松江布或是棲霞新布的商賈,甚至還有人親自乘坐體驗一番,隨即便將此等稀罕之物,四處傳播。

這樣的熱度,遠遠超出了張安世的想象之外。

他原以為,人們未必願意一下子接受這樣的新鮮事物。

可顯然他是低估了明朝人對於新事物的熱情。

此時想想,明清往往被人一並提出,可實際上,明人與清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就好像同樣是外來事物,哪怕是士大夫階層,那種接受程度都完全迥異。更何況是以商賈為主導的太平府呢?

“都督,現在那棲霞站,每日都有數百商賈在那,驅都驅不走呢。”

說話的乃是高祥,高祥笑了笑,接著道:“下官也去試了試,確實駭人,世上竟有此物,真是萬萬不曾想到。”

張安世今日的心情顯然很好,笑著道:“好了,典禮的事,再想想哪裏有沒有遺漏,可不能出錯,不然吃不了兜著走。”

高祥道:“是。”

另一邊,楊溥道:“如今這鐵路司,眼下可運營的蒸汽機車,有三十,主要是調度方面,尚需改進,等將來若是熟稔了,若是能增加到五十,便再好不過!”

“現在的訂單,已經差不多要滿了,如今……下官在想……是否增加一些運力,一車只掛八個掛車,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不急,慢慢地來。”張安世從容地道:“這事交給徐景昌他們去想辦法,鐵路司的運營,還有人員的培訓,切切不能出差錯,出了差錯,就唯你是問了。”

三十車每日同時跑,是個什麽概念?是三十輛車在這一條數百裏長的線路上,幾乎可以做到日夜不歇,運輸出三千噸,也即是六百萬斤,接近五萬石的運量,這還只是一日。

一月下來,便是一百五十萬石。

若是一年,即可幾乎將整個大明的糧賦統統運輸完畢。

可是明朝要運輸這些糧賦,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呢?幾乎上官府為了運輸錢糧,征募的民夫就有數百萬之眾,且這些民夫,往往往返就需數月。

當然,眼下這鐵路線,只在太平府運行而已。

張安世接著道:“鐵路司這邊……運營之後,賬目一定要清晰,所有的人員,也需定員定額,除此之外……這鐵路司下轄的鐵路巡檢司,從現在起,也要時刻巡視鐵路沿線,以備盜搶之事,這鐵路司的擔子不小,楊學士,你的責任也是不輕啊。”

楊溥微笑道:“都督放心便是,下官盡力而為。”

“不能是盡力,是決不能出差錯,出了差錯,便是唯你是問。”

“是。”

一切準備妥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良辰吉日已至。

這一日,張安世一大清早便穿著欽賜蟒袍,率右都督府以及太平府上下官吏,提前至棲霞邊境侯駕。

聖駕直到正午才抵達。

張安世上前行禮。

朱棣下了馬,笑了笑道:“怎的瞧你愁眉苦臉的,怎麽,等了不少時候吧。”

張安世道:“臣只是擔心錯過了良辰。”

朱棣微笑道:“放心,誤不了你的事,真要耽誤了,不還有金卿家嗎?”

這話裏有話,畢竟……金忠是專業的,即便耽誤了,他也可以掐指一算,表示這個時辰耽誤得好,下一個時辰更好之類。

金忠在後,笑了笑,沒啥表示。

夏原吉的眼睛,則瞥向不遠處,皇孫的車駕。

張安世在前引領,浩浩蕩蕩的人馬隨即便至棲霞車站。

此處早已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便連模範營也已調撥了來,戒備森嚴。

好在車站的位置,較為偏僻,在棲霞靠近南京的西郊。

因而,現在只有諾大的車站,孤零零地坐落在這裏。

“造孽,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