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賀喜陛下(第2/4頁)

可有限的涵養功夫並不允許,因為他想繃著臉,卻撲哧一下,樂了,便忙別過臉去,不忍讓其他人看見他的得意。

另一邊,徐景昌也志得意滿起來,樂呵呵地道:“這是我姐夫,這是我姐夫!我姐夫早就教誨我,做男人,要動腦,一個男人不動腦,怎麽可能成就大事呢?”

這樣子,可謂得意極了!

另一邊,有人怯怯地道:“我想一想,俺爹娶了保定侯的妹子,也就是俺娘,俺娘有一兄弟,娶了安王殿下的女兒,也就是俺的嬸嬸,俺嬸嬸的爹是安王殿下,安王殿下又娶了你小姑姑為妃,你小姑姑的兄長便是魏國公,威國公又娶了魏國公的女兒為妻……這樣算下來,俺也是威國公的親戚了,不過俺腦子笨,算不清楚該叫他什麽,算啦,俺也不多想,以後也叫他姐夫了。”

少年們嘀嘀咕咕的,都一臉稱羨之色。

這玩意太讓人震撼了,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眾人一個個流著哈喇子,平日裏不少少年,畢竟出在勛臣之家,哪一個不做夢都想著和父祖一般,馳騁疆場,不過他們畢竟生下來養尊處優,又不肯下苦功夫,熬不了這樣那樣的苦。

現在不一樣了,有希望了,背著這麽一個玩意上疆場,誰敢挨近,便射他娘,阿貓阿狗統統退散。

朱棣深呼吸,總算是讓自己鎮定下來。

於是他道:“張卿家……列為頭名,不,是開天辟地以來,狩獵頭名。”

張安世等的就是這一刻呢,於是上前道:“謝陛下恩典。”

考試得第一,是多麽光榮的事呀!

朱棣卻是問:“這是什麽?”

眾人都看著張安世,一個個求知若渴的樣子。

張安世便道:“這……這叫機槍。是臣心善,總是看到戰場上,刀槍無眼,許多敵人……受了銃擊、刀傷和箭傷,一時死不了,於是哀嚎數日,只到血盡而死,其中苦痛,常人難以想象,所以臣就在想,我們雖與之為敵,可上天有好生之德,這疆場廝殺已是天地不仁,倘若還教他們受此煎熬而死,實在不是我大明天朝,禮儀之邦的風格,所以臣秉持此善念,帶領匠人們日以繼夜的攻關,總算皇天不負善心人,總算造出此物。”

朱棣的嘴角抽了抽,他脾氣急,立即就粗聲粗氣地道:“朕只問你這是什麽,你怎麽這樣多事!”

張安世:“……”

金忠來了精神,這小子得了姚和尚至少九成的真傳啊!說實話,不去做和尚,或者是去街上給人測字算命,是真的可惜了,這樣根骨清奇的,也算是百年難一遇了。

他立即道:“陛下,威國公所言,正顯我大明恩威並重,臣也見疆場廝殺,傷兵的痛苦,醫藥難治,人又尚存一息,於是哀嚎數日,淒厲無比,臣見此物,所中者無不立時斃命,倒也確實算是……仁厚了。”

朱棣一揮手:“此槍實在威猛,教人大開眼界。”

張安世卻道:“陛下,臣以為……弓馬固然可以磨煉人的心性,可我大明指望弓馬,卻是不足以制勝的。”

朱棣頷首:“嗯……你說的有道理。”

朱棣不得不承認,他那一套,確實已經不現實了,若是靖難之中,但凡南軍有幾個這樣的玩意,只怕自己引以為傲的鐵騎,都要迅速的被撕開一個缺口,根本無法對南軍進行有效的打擊。

張安世道:“臣其實一直都在想,我中原之所以能有今日,遠勝四夷,其根本所在,就在於我中土之國,歷來比之四夷擁有更多的巧匠,先周之時,分封諸諸侯,征服四夷,憑借的乃是精湛的銅器冶煉,而到了秦漢之時,秦漢時的鐵器冶煉,已遠超四夷,那時秦軍與漢軍,備上的乃是大量的弓弩,穿戴甲胄,刀劍鋒利,所過之處,四夷無不是望風披靡。”

“可自魏晉之後,天下卻把持在一群只曉得經義的儒生手裏,世家大族,忽視器械,而重視經義,結果胡人大量招攬匠人,入主中原……由此可見,匠人方為我中原制服匠人的根本。”

“就說這機槍,若非無數匠人嘔心瀝血,如何能制出?此物若是上了疆場,又能挽救多少將士的性命……”

朱棣聽得很認真,卻若有所思。

其余諸將,也紛紛陷入了深思。

張安世顯然是帶有目的的,讓功勛子弟們去學習弓馬,當然是好,這能磨礪許多人的心性。

可有的人,天生就不可能像自己的父祖一樣從軍,這些人……為何不可以往其他的方向培養呢?

匠人的地位實在太低了,士農工商,這匠人的地位,在大明並沒有好多少。

這就基本上斷絕了,絕大多數貴族和富豪子弟們對匠人的任何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