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絕世神兵(第3/5頁)

嘆了口氣,朱棣道:“只是這樣的好東西,給那朱權做什麽?這廝雖沒有謀反,卻也不是什麽好鳥,這樣的寶貝,先要緊著自己。”

張安世笑呵呵地道:“陛下,臣在想一件事……”

朱棣擡頭,打量著張安世,道:“你說罷。”

張安世道:“有了這樣的鳥銃,寧王殿下到了呂宋,便安逸得多了,當地的土人,可能連鐵器都還沒玩熟練呢,到了那裏,還不是大殺四方?陛下當然也不希望,寧王到了呂宋打不開局面吧。”

“另一方面,他們靠這確實是打開了局面,可與此同時,他們對鳥銃的依賴卻加深了!鳥銃這東西,對後勤的要求極高,大量的火藥損耗,還有大量的彈丸,需求極大。如此一來,他們就需要我大明源源不斷地供應,如此一來,他們對大明的依賴也就更深。”

“而一旦斷了供應,那麽他們在呂宋的優勢也就可能降低了,畢竟……他們的優勢是新式的火器,可劣勢卻是人力,從兵法上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們身上。只有維持與陛下的宗藩關系,牢牢的綁在我大明身上,他們才可維持在呂宋的存在。”

“除此之外,為了得到更多的鳥銃,以及彈藥,他們就必須得想盡辦法弄銀子!銀子從何而來呢?除了在本地開采,另一方面,怕是要將源源不斷的呂宋物資裝上船,送至我大明來兌換銀子,再用銀子,購置更多的武器。”

“如此一來,表面上好像陛下給了他們更多諸侯一般的大權,猶如當年周王約束天下諸侯一般,予以他們土地、人口、軍隊、刑律,可實際上……他們卻再也離不開朝廷,自此之後,才可死心塌地,永為我大明藩屏!”

“所以在臣看來,天子與諸侯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單靠所謂的律令、宗法和血緣,是無法令他們永遠臣服的,必須要在經濟上,徹底駕馭他們,那麽即便他們在數千裏之外,朝廷對他們的控制鞭長莫及,也絕不擔心,他們滋生異心。”

朱棣聽罷,心中怦然一動,目光炯炯地看著張安世道:“這般說來,並非沒有道理,倒是朕……想岔了,你這家夥,肚子裏的花花腸子倒是不少。”

張安世幹笑道:“這是學陛下的。”

朱棣罵道:“胡說八道,朕率直多了。”

張安世立即轉移話題:“陛下,除此之外呢,有了這些火器,只要寧王一到呂宋,勢必能夠迅速站穩腳跟,並且可能……很快打開局面。有他做了榜樣,陛下的其他兄弟,難道不會起心動念嗎?這移藩的事,也就可順水推舟,到時藩王們非但樂於如此,只怕還要眉開眼笑呢。”

“至於棲霞這邊,商行借此機會,可以從火器的貿易中,掙來大筆銀子,有了更多的銀子,便可產出更多的火器,與此同時,研究出更多的鳥銃、火炮,陛下……你看,鋼鐵的進步,帶來的也是火器的進步,而火器的進步,又可帶來其他的進步。這一切,環環相扣!”

“可這些是靠什麽來的呢?還不是得靠銀子,有了銀子,才可招募更多的匠人,能工巧匠們聚在一起,總會有人脫穎而出,改進工藝,改良制造的方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讀書人因為做官,而做文章,以至他們每日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想求得,不過是功名。”

頓了頓,張安世接著道:“所以,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往另一個層面來說,助人為樂,乃快樂之本,陛下……朝廷應該放棄執念,更換一種新的思維,不再提防宗藩,而應該對其鼎力支持,這既顯陛下寬容,與那小雞肚腸的建文天差地別,又顯陛下重視血脈親情……”

朱棣聽罷,已是心如明鏡。

他嘆了口氣道:“哎……想當年,寧王與朕關系最厚,如今朕與寧王年紀都大了,他依舊還有宏圖大志,朕當然要鼎力支持。好,就照這個辦,給他鳥銃,給他火藥,他舍得給銀子,要多少有多少,先緊著供應他的寧王衛。”

張安世道:“若是太祖高皇帝知道他的子孫們兄友弟恭,不知……”

朱棣直接瞪他一眼,拉長著臉:“不要提太祖高皇帝,你這混賬東西,糊弄糊弄別人就得了,連已成神靈的太祖高皇帝也騙。一邊兒去……”

張安世有些尷尬,不過他很快咧嘴樂了,道:“陛下為人坦蕩……算了,臣告退。”

見朱棣站起來作勢揮舞了拳頭,張安世連忙告辭,一溜煙地逃了。

“這個家夥……”朱棣嘟囔著,召了亦失哈來:“宮外頭什麽反應?”

亦失哈道:“軍民百姓被震住了,都說模範營厲害。”

朱棣頷首:“不只是要嚇唬這軍民百姓之中混雜的宵小之徒,重要的還是要曉之以理,要和他們講道理,說清楚這逆黨有多可恨,所謂不教而誅謂之虐,讓翰林院的翰林們撰寫文章,痛斥這些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