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舜王之志(第2/2頁)

“以道勝也!”張順自問自答道,“何為道?上下一心是也!”

“如何上下一心?其利一也!百姓有田可耕,有糧可食,余則納為稅;士卒敢戰,軍食可足,有功則賞罰分明;將領身經百戰,有能則上,無能則下。”

“明太祖自居廟堂,指點江山,無有不中。是謂君明臣賢,將智卒勇,而百姓樂為之用,故而以蒙古之勇,亦驅之塞北不得返也。”

“如今百姓無立錐之地,宗室士紳有彌望之田。百姓亦求一餐之飽,猶不可得,豈有賦稅與國?”

“即便有二三子,朝廷勉勵蓄養之。一旦戰不利,豈可得也?”

“饑民流寇有百敗而不懼一死,朝廷有一敗,則一發不可收拾矣!”

盧象升聞言沉默了半晌,心裏明白了張順的意思。

在這個時代,國家的基石便是以戶為單位的民,無論是征稅、徭役還是征兵,俱從此中出焉。

如今大明立國近三百載,統計黃冊、魚鱗冊二冊,朝廷控制的人口、土地居然尚不及國初百業凋零、久經戰亂之數,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如此之國早已經千瘡百孔,入不敷出,勉力支撐而已。一石有風吹草動,譬如年過七旬老人,則一病不起矣!

見盧象升贊同了自己的判斷,張順這才笑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天下與之仿佛,本王亦不得不早作打算!”

“建鬥,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耳!”

“本王欲掃除汙穢,廓清環宇,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使百姓有所養,士卒有所用,工匠有所為,商人有所通。”

“無論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各有所得,如此吾心足矣!”

“汝可肯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們重開一個煌煌盛世,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