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護妻 :護妻

郭太後何嘗不知懿寧的跋扈,面對懿寧可憐兮兮地求助,郭太後一開始是不想理的,但想起和她母親從前的閨中情誼,心軟了幾分,冷眼橫向郭嫣:“皇後,注意你的言行!”

郭嫣借著酒勁兒,小聲嘟囔:“一家子骨肉團聚,兒臣跟皇姐開兩句玩笑罷了。”

郭太後鳳眸生寒,按下象牙筷,叱道:“身為皇後,至今無所出,又不修德行,也不知在哪裏學得些市井汙糟話,叫人笑話!”

說這話的時候,郭太後厭惡地看向春願,自打這個野種出現,宗吉和皇後被挑唆的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眾人見大娘娘動怒了,紛紛跪下。

一時間興慶殿裏鴉雀無聲,氣氛就像緊繃的弦,一觸即斷。

郭太後心裏煩躁,莫名油然生出股悲觀。她冷眼瞧方才侄子、侄女的言行,郭淙心裏明白,可性子別扭又軟懦,沒個遠見,只能做個偏安一隅的國公爺,做不了廝殺強悍的權臣;

郭嫣倒是聰穎,偏又是個情種,把夫妻恩義看得太重,狠不下心腸,也是個沒前程的。

等她這個老婆子一死,前朝後宮勢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難道郭氏的榮耀,就止於這代?

雖然殿內暖如春晝,可郭太後竟覺得四體發寒,她掃了眼底下跪著的子侄、宗親,嘆了口氣,叫李福扶她起來,淡淡道:“哀家乏了,你們自行吃酒罷。”

說著,郭太後便離開了興慶殿。

這尊大佛一走,殿內的人不禁都松了口氣。

絲竹再次悠悠響起,因陛下還未回來,誰也不敢離開席面。

春願見郭嫣眼裏淚花點點,興致闌珊地呆坐著,她湊過去,按住皇後的手,“對不住啊娘娘,我又連累了你。”

“阿姐這是哪裏的話。”郭嫣苦笑,“原是我和懿寧公主有矛盾,太後是氣我哥哥方才拒絕賜婚,這才發火的,她是不滿意我們兄妹倆,和你沒關系的。”

郭嫣反手握住春願的手,笑著安慰:“你放心,有陛下在,斷然不會叫你受委屈。”

“嗯。”春願點頭,慨然不已:“我是真沒想到,胡娘娘今兒能護著我。”

“她畢竟是你身生母親哪。”郭嫣說這話的時候,不由得看向對面坐著的懿寧公主一家,嘆道:“哎,怨不得太後方才訓斥我不修德行,我也確實厲害了些,就算再厭惡懿寧,也不該在孩子面前如此刻薄他母親。”

說著,郭嫣挑了幾樣果子,叫內侍官送去給那孩子。

孩子得了賞賜,急忙過來叩頭謝恩,禮數做的一板一眼,叫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郭嫣擡手,忙叫那男孩平身。她上下打量著男孩,長得白凈秀氣,眉眼像懿寧,身段像常駙馬般修長如竹,穿了一身大紅錦袍,更襯得他粉雕玉琢。

“今年幾歲了?”郭嫣柔聲問。

“回娘娘,兒臣過了年就虛歲八歲了。”男孩躬身回話。

郭嫣笑著問:“本宮記得,你單名一個澤,小字是樂民,對吧?”

男孩笑道:“回娘娘,正是。兒臣的小字是母親起的,取自《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母親教誨兒臣,要刻苦讀書,日後為官,輔佐君王,澤潤百姓。”

郭嫣微微點頭,“看你說話條理清晰,可見你母親用心栽培了,你這孩子以後必有一番作為。”

男孩畢竟年紀小,被皇後娘娘誇獎,自是歡喜:“母親為兒臣請了三位先生,一位教五經,一位教諸史,一位教策論,兒臣愚魯,只略讀了一遍五經原典和《史記》《漢書》,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少不得要更用功。”

郭嫣莞爾,這孩子的要強勁兒和喜歡賣弄,像極了懿寧,她囑咐內侍官,給小公子賞賜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旋即想了想,將發髻邊的明珠鳳釵摘下,親手遞到男孩手裏,笑道:“上進雖好,可要注意勞逸結合。本宮記得鳴芳苑裏有片梅林,現在正開了,過後讓你母親帶你去賞花遊湖。”

春願心思靈敏,見郭嫣竟賞賜鳳釵,又提起鳴芳苑,立馬明白皇後的良苦用心,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春願忙將陛下今兒才送她的一塊蟬形玉佩從荷包裏取出,遞給男孩,笑道:“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本宮將這枚玉佩贈予你,願你將來一鳴而天下知。鳴芳苑有兩個菜做得很不錯的廚娘,屆時我同你們母子……”

誰知那男孩唇角略上揚,眼神輕蔑,並未接玉佩,而是迅速跪在皇後席前,跪下磕了個頭,滿面的恭敬有禮:“兒臣多謝皇後娘娘賞賜。”

春願手尷尬在半空,示好的話停在唇邊,她不禁再次上下打量這個男孩,搖頭一笑,懿寧公主果真教的好。

而這時,對面的懿寧公主面帶微笑,朝兒子招招手,“樂民,回來吧。”她和駙馬一同起身,給郭嫣行禮謝恩,從都到尾都沒正眼看過春願,仿佛覺得方才兒子的舉動是合適的,是一位貴公子應該有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