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序章(第2/3頁)

還是聽過荊小強繼續講幾句歌唱的特點,再來首國產的《漁光曲》。

這是他跟樂團排練時候臨時問到有什麽代表性的歌曲。

交響樂團當然推薦最能代表滬海的這首三十年代名曲,甚至一度開創了國產電影沒有音樂就沒人看的時代先行。

這一回,觀眾們又見證了同樣的歌曲,用不同方式來演繹,會是什麽樣的動人感應。

第一段美聲男中音,純粹的聲樂奇跡,精雕細琢一般的美妙音色,仿佛能讓人感覺到海面從迷霧沉沉到金光萬丈的日出景致。

杜若蘭都忍不住轉頭看了看四周,確認自己不是站在海灘上。

那種體腔共鳴帶來的悠遠跟氣勢,讓周教授更忍不住輕輕對學生們打拍子,看看這教科書一般的演唱示範。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

好美,是不是?

可第二段卻換成了更舒緩的通俗唱腔,略帶沙啞的嗓音,在曠遠之中表露出一絲哀愁和壓抑,連那種小漁船在海上顛簸起伏的感受都有了。

好多觀眾不由自主的輕輕搖晃,因為樂團指揮早就在台上搖得像個老漁夫!

“輕撒網,緊拉繩。

煙霧裏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船租重。

捕魚人兒世世窮……”

好現實!

那種滾滾天地水,悠悠苦行人的意境徹底拉滿。

然後到第三段,又出人意料的改成男高音!

“天已明,力已盡。

眼望著漁村路萬重……

魚兒捕得不滿筐。

又是東方太陽紅……”

那飽滿的情懷,如同迎春的蓓蕾,居然能把這首三四十年代展示苦難的歌曲,推動振奮起來!

從指揮的反應都看得出絕不是事先排練,有點驚訝的指揮硬生生把整個伴奏曲風都跟著荊小強的歌聲轉換。

最後那句:“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還靠它過一冬。”

居然被他唱出幾分高亢和激越!

把原曲那哀怨的氣質打得稀碎……

無比熟悉這首曲子的周晴雲都驚呆,雙手凝固在空中忘了動。

反而是聽著這首曲子成長的老太太開始搖頭晃腦的回味,這時候卻輕輕笑起來,眉開眼笑得像她年輕時候。

荊小強這種唱法,在國內恐怕會被各種口誅筆伐,居然敢擅自改動這麽經典的名曲。

而且那種情緒上的變動,你是在嘲諷戲謔受苦受難的漁民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觀眾們當中也有些聽出變化的內行,詫異又擔憂的看著荊小強。

荊小強收功才解釋:“歌言志,舞傳情,歌唱從一開始就應該傾注情感,也許您嗓音差點、技巧也不夠,但唱得聲情並茂,自己從中收獲了愉悅感、提升了精氣神,那就是好歌,當然,如果能好聽,讓周圍人都開心愉悅,那就好歌乘以十,可如果歌聲裏面有了志向呢?”

這回連舞台上的交響樂團各位都聚精會神看著荊小強的背影。

他們都是技藝嫻熟的高手,但是跟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之間的差距難道就是這裏嗎?

荊小強確實敢說:“我昨天才接觸到《漁光曲》,歌是好歌,音樂界也唱了很多年作為經典,但內容和氣質都過時了……”

這麽石破天驚的話,全場居然沒人發出反對的聲音。

沒人比荊小強唱得好啊。

就像降龍十八掌他耍出來說很不錯,過時了,別人也不敢吭聲,打不過啊。

況且還有理有據:“很顯然,三四十年代的漁民到作曲家,看不到未來,他們只能在這個日復一日的艱難困苦中掙紮,哪怕看到東方太陽紅,也不知道改變他們的命運,所以歌曲中表現出來就是哀愁、低沉跟壓抑……”

然後話鋒一轉:“差不多就在同時期,還有一篇偉大的作品也是在描繪漁民,描繪捕魚,卻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麽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

現場觀眾席已經轟動起來,誰都想不到荊小強居然會從這個角度解析。

喜歡聽詠嘆調,能聽交響樂的觀眾,誰不知道他說的是哪部作品呢?

當然,大家也想不到,荊小強等於是在把降龍十八掌的無上心法跟大家分享。

學會帶著思考去看待事物,就已經比只會人雲亦雲要高出很多了,當然稍有不慎,這種獨立思考又會進入故作清高、彰顯自我的狀態。

把握這種分寸就極為重要:“沒錯,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主人公是個失敗的勝利者,他的確沒保住自己的那條大魚,但他保住了人的靈魂尊嚴,他在一次次拼搏中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希望,這就是為什麽這個漁民和這個故事更加偉大的原因,你看到漁民的悲苦了,這已經超越平凡,但要在悲苦中凝聚精神力量,哪怕最終還是失敗了,卻永遠保持了希望跟意志,這才是人性最光芒的存在!這就是命運交響曲,為什麽能夠流傳千古的存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