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人菜還癮大

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就像看小說被斷章似的,很難受呀。

所以全場都有點肆意怒吼的意思!

但已經不是對荊小強的敵意,而是那種夾雜了聽過一首很爽搖滾曲,卻感覺差點什麽的淤積。

沒那麽暢快淋漓……

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要怒吼出來。

這時候卻看見曹晴雯接過那吉他,站在麥克風前面。

她要唱?

認識她的人,都知道這姑娘唱不了搖滾啊。

她那種細聲細氣的吟唱聲,既不能嘶吼,也不能沖撞。

這年頭女性唱搖滾的,也都是走狂放派路子的,哪有她這樣的仙氣飄飄?

而且她什麽樂器都不會吧?

可所有人看見荊小強重新把那把貝斯拿起來,這回就有不少人立刻跳過去給接線!

對的,這一刻幾乎所有懂行的樂手都反應過來,剛才結束時候強烈的不適感,應該就來自於樂器!

人家用一把民謠吉他推動出了這樣的氣氛,等於是用手板心煎雞蛋。

還說有點夾生,味道不夠鮮美,是不是太不明白差距了?

如果有全套樂器伴奏,一定會再翻升好幾個档次!

所以不光有人跳上台去接線,還有好幾人立刻跳到了架子鼓、鍵盤、電吉他的後面,抓起東西來眼巴巴的想問譜子呢?

荊小強還是那句話:“44拍跟著我走就是了……”

果然,這首無比適合曹晴雯的英文版《Faded》,就如同仙音般,輕易穿透這陰暗擁擠的空間。

拉出一片空靈的仙境!

這時候才真正詮釋出後來針對曹晴雯很著名的那句評價,她的聲音就是最好的樂器。

幾乎所有普通人唱歌都是憑本能,學過唱歌都會有意識的去調控自己的嗓音。

而曹晴雯終於把調控自己嗓音的技能樹點亮完成,跟其他歌手相比,就如同一輛F1賽車找到了駕駛說明書,爾等奔馳寶馬再怎麽追趕都是徒勞。

因為越是珍貴的嗓音,有特色的嗓音,就像F1賽車那麽難以駕馭,普通人根本就開不了這種車。

現在曹晴雯終於明白自己的嗓音特點要怎麽發揮出來。

更難得的是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唱腔,她完全相信荊小強可以帶領樂隊,幫自己把整個配樂氣場打開。

全身心投入就是了,荊小強會來貼緊她的,就像她剛才做的那樣。

很篤信。

所以這種超然的心態,更加深了她那種演唱仙氣。

台下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看“貝斯手”一邊用手營造寬廣低沉的低音,一邊指揮架子鼓,帶動主音鍵盤、吉他的和弦。

所有人去伴隨圍繞歌聲鋪墊。

光是這,都對所有這些瞎幾把折騰的搖滾樂隊,是種綱領性的指導。

成天吉他手牛逼,鼓手牛逼,內部爭個不停。

其實最終都是要為歌聲服務的,歌聲才是最終的試金石。

在這個前提下,各個環節甚至要取長補短的放棄部分風頭,肯嗎?

曹晴雯自己狀態也好,單手捧著麥克風,閉目聳肩沉浸在對自己嗓音的操控中……

她骨子裏就不是多高雅超凡的脾性,標準的平京妞兒。

和滬海姑娘動不動都要講情調,紮台型兩回事。

所以練歌也不見得多刻苦鉆研理論知識,這回算是荊小強提著嗓子直接示範上路。

有種前所未有的擁抱靈魂。

加上這幾天在歌舞劇裏沒少演唱這首曲子,顯然她還是喜歡這種氣氛。

更喜歡荊小強營造出來的這種伴奏氛圍,比四平八穩的伴奏帶舒服多了。

還不用考慮舞台上的台詞、走位等等表演細節。

似乎每個細胞都在歡笑著擁抱歌聲。

連安寧她們這些天天聽著曹晴雯唱這首《Faded》的都面面相覷,確認狀態效果非同一般。

那些台下的搖滾樂隊、搖滾粉絲們,就更加震撼。

滿滿的徜徉在雲端那種虛幻感,內心只有臥槽,好聽!

一直到歌聲結束,才有人內心發問這是搖滾嗎?

搖滾的定義就一定要怒吼反叛嗎?

實際上第一代國內搖滾樂手,大多都是從打口帶、打口碟接觸到國外音樂,靠著扒磁帶上的曲目來摸索探索。

那年頭可沒網絡可以搜盡天下,只能靠口耳相傳。

早期玩搖滾的其實大多都有挺好的背景,基本父母都是文藝戰線的文二代,不然也接觸不到外國音樂和價格不菲的樂器。

但也窮啊。

也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散落的玩搖滾人才,在自己的小地方找不到同伴,或者技術、思想上已經遇到瓶頸,才紛紛朝著平京集中。

這時候大家都對搖滾的定義很模糊。

連混雜其中的科班出身都很迷茫。

畢竟連國外都是從六七十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搖滾,又有各種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