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4/8頁)

“一點不錯,她是你的母親,你的生母找到了,確切地講是你母親找到了你——真是上蒼眷顧啊,使我郭煌親眼目睹了這場母親救愛女的人間悲喜劇。”郭煌一邊發著感嘆,一邊鄭重其事地把一張DNA的鑒定書送到了何雨的眼前。

何雨閉了一下眼睛,睜開了細看,鑒定書的尾部是斯格特醫生流利的英文簽名,她愕然了,但一時還不能把境外女老板、祖文的前妻及案件中偵查對象與母親這個聖潔的角色連在一起。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郭先生?我希望你把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我。”

“這是一個曲折動人、催人淚下的故事,在告訴你之前,我先問你,你是不是一直保存著一塊兔形的玉佩?”郭煌仍不正面回答,看來,他是在竭力誇大事情的戲劇效果,以便見機行事。此時,他注意到何雨的手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胸口。

“你仔細看看,那背後是不是刻有一個篆字。”郭煌故意站起來,還煞有介事地背過臉去。

何雨根本用不著看,那是一個篆刻的“霞”字,這是她從記事起認識的第一個像圖畫一樣的文字,盡管筆畫繁雜,可她從小就能把它寫下來。

“好,這個讓人肝腸寸斷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你的母親是土生土長的梁州人,她是生下你不久離開國內的,她後來的名字叫姚霞,遙遠的霞光,一個美好的名字,不管她走多遠都一直在牽掛著自己的女兒。這次萬裏迢迢返回梁州,也是在完成這樁夙願,她沒有一刻不在找尋著你啊。”

這一點應該是不錯的,怪不得她對梁州城的大街小巷那麽熟悉,一切在何雨看來費解的事現在似乎都有了答案。此時的郭煌動了感情,開始滔滔不絕:“你會問,這樣疼愛自己的女兒,為什麽當時會狠心拋下你遠走異國他鄉?這樣苦心找尋自己的女兒,為啥不親自來當面相認?是的,她的確是有顧慮,有擔心……”

何雨從知道自己和何濤夫婦真實關系的那天起,沒有一刻不在幻想著生身母親的形象,盡管養父對自己視如己出,讓她度過了像在蜜糖罐裏一樣的童年,可在心底深處還是有某種缺憾。當看到自己的花花衣裳沒有別人的好看,見到別的孩子多大了還在媽媽的懷裏撒嬌,當她少女的煩惱無法向人傾訴的時候,對母親的期盼就與日俱增。等她年齡稍大之後,這種期盼就變成了一種怨艾,她開始朦朧地猜想,是兩個偷情男女私嘗禁果,然後又不負責任遺棄了她。她恨他們,但又想尋覓他們。就像一個人總想探究自己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一樣。同時,她的血肉和精神又來自於他們,她迫切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的人,又如何產生了那種火焰般的情意,孕育了她,又是怎樣無情地拋棄了她。她曾千百次地在內心預演過母女相認悲喜交集的各種場面,可今天當真得知母親消息的時候,除了難以置信,還生出一種無法親近的隔膜,這種隔膜是什麽?她的內心十分清楚。

“郭老師,我首先謝謝你。”看著郭煌一臉的真誠,目光中漾溢出悲天憫人的神情,這神情使她突然回憶起那天和淩清揚在古宅相遇時的情景,對方眼中曾一樣地流露出這種溫軟慈愛的神色,使人久久不能忘懷。可是,這些又和眼前的現實是那樣的水火不能相容,職業的思維很快使何雨變得理性和冷靜:為什麽偏偏在梁州發案的時候,自己的生身母親從天而降;又為什麽在自己身負槍傷時,又奇跡般地趕到身旁?她和祖文一夥目前到底是什麽關系?在壁畫被盜案件中,她陷得究竟有多深?繼而,母親的角色開始裂解成兩個人:一個是被追蹤的嫌疑對象淩清揚,一個是自己的生身母親姚霞;一個人另有圖謀,一個人愛女認女心切。何雨深知自己所處的險境和擔負的任務,必須對此做出迅速的抉擇。同時,她也猜到了幾分對方的來意。

“郭先生,感謝你告訴我這些,也請你轉告淩女士,昨天她挺身救了我,我打內心感激她;她當年十月懷胎生養了我,我終生都對她心存感念。我雖然沒有跟著她長大,可在我心目中,她應該是一位明大義、知事理的人,當警察的也不是鐵石心腸,我很想認我的媽媽。”她略微停頓,語氣更加著重。

“我希望我的媽媽是個能夠分清人間是非善惡的人,否則,我寧願對母親永遠保持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這些你能轉告她嗎?”

郭煌聽了何雨這番話,不禁肅然起敬,他不僅明白了何雨的話中含意,而且明顯地受了感動。

“何警官,我過去對穿警服的人有成見,今天算徹底改變了看法,也為你的敬業精神所折服。說實在話,今天我也是沖著這個來的。我讓你們母女相認,你會以為我是個懷揣陰謀的說客。恰恰相反,我是你最忠實的合作者——要知道,我郭煌不僅是梁州畫家,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我今天來是想和你簽一個有意義的合同,不知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