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算(第2/3頁)

“他們除了給予我們聯省共和國三百萬漢洲銀元貸款援助外,還提出了如何打擊英法兩國海外貿易的若幹建議。”文森特·揚森神色復雜地說道:“而且,這些建議一旦實施,對你們東印度公司的發展,也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齊國人的建議是……”安德裏斯·諾珀特聞言,頓時流露出濃厚的興趣。

“齊國人想借助你們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一條新的跨兩洋貿易航線。”

“……新的跨兩洋貿易航線?”

“是的,齊國人想繞開傳統的北印度洋航線,直接將他們所生產和控制的商品運至南非地區,然後再由你們東印度公司轉運至歐洲大陸。”文森特·揚森說道:“如此,便可將此前你們原有的貿易航線距離縮短數千公裏,時間也可節省兩個月以上。更為難得的是,你們東印度公司可以借助這條航線,打擊和削弱英法兩國的東方貿易,使得他們運回歐洲大陸的茶葉、瓷器、棉布、蔗糖等商品的利潤大幅減少,甚至變得無利可圖。”

——

“三十年前,我們齊國對照著《農書》中圖文,做出了改進版的水力紡車,將織布效率提高兩倍以上。不到五年,又將手動紡紗機,全部改為水力驅動,將紡紗效率提升15倍。二十年前,經過不斷升級改造水力織布機,又將織布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倍。當十年前,高效的脫棉機面世後,整個棉紡織產業上下遊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大生產。”

“而隨著紡織業的興起,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僅僅用於礦山抽水的蒸汽機經過改進和提升後被用於紡織業。大齊乾武二十年(1662年),建業城第一座蒸汽紡紗廠建立。之後,蒸汽機又被應用於冶金工業、鐵路運輸、機械制造、蒸汽船等領域。到漢興元年(1671年),國內蒸汽機的數量已突破一萬台,從礦山到工廠,從陸地到海洋,到處是機器在轟鳴,到處是機器在轉動,到處是機器在奔馳……”

“隨著機械大工業的持續擴展,我齊國不僅在紡織業基本擺脫了傳統手工業的桎梏,實現了機械化,還在交通、冶金、機械等諸多領域實現了機器對人的替代。我們齊國憑借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以不到六百萬的人口規模,卻創造出比大明數千萬人口還要巨大的財富和物資,若以此而論,我齊國之富庶可冠絕世界。”

內閣副總理齊遠山擡起頭來,看著在座的二十多名國內各大商社的當家人,臉上並沒有表現出振奮的神情,反而露出幾分凝重。

“以後,我們齊國的工業規模會越來越大,制造的貨物也會越來越多,我們需要的市場更是越來越廣闊。日本、朝鮮、中南半島等國家地區,隨著大明的生產力逐步恢復,我們曾占據的市場主導地位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南洋地區隨著三十多年的開拓經營,其市場也日趨飽和;印度地區的莫臥兒帝國也因貿易逆差和棉布的競爭,而開始對我齊國商品設限;阿拉伯、奧斯曼等地區的市場尚有待進一步耕耘……”

“諸位,這個世界很大,但能容納商品的市場其實很小。整個歐洲擁有近億的人口規模,而且還具有一定基礎的手工業和機械制造業,法國、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更是居當今世界強國之列,據有的海上實力絲毫不亞於我齊國。目前,他們生產制造的商品不僅牢牢占據著大西洋沿岸地區,而且還深入至非洲東海岸、阿拉伯、波斯和印度,與我們齊國爭奪商品市場。”

“陛下嘗言,未來全球爭霸,歐洲必然會是我們最為強勁的對手,更是我們齊國商品擴展的最大阻力。為此,我們齊國必須未雨綢繆,及早規劃,在此大爭之世,占據一個先手。所幸的是,歐洲大戰不止,紛爭不斷,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布局時機。”

“南洋商社、孟加拉商社、印度商社、以及波斯商社,繼續深耕當地,擴大市場,努力增強自身競爭力,同時要充分利用我齊國強勢的地緣優勢和商品優勢加大排擠除荷蘭外所有的歐洲商業勢力。”

“奧斯曼商社在鞏固和擴大紅海和埃及地區的貿易市場的基礎上,借助我齊國與奧斯曼之間友好合作的關系下,要積極拓展其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商品銷售渠道。”

“非洲商社除了加快對南非、印度洋島嶼上的殖民拓展工作外,還要積極建立印度洋直通航線,並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充分合作,將大量的我齊國工業制成品,尤其是棉紡織品,打入非洲西海岸和歐洲市場……”

有鑒於莫臥爾帝國與齊國之間出現的棉織品紛爭,可能會對整個印度地區的貿易產生不可測的風險。齊國便著手準備擴大印度洋直航線路,從漢洲西南和西北地區出發,將棉布等工業制成品輸往南非地區,然後再借助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的運輸資源,以接力的方式將商品運抵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