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器的可怕(第2/3頁)

既如此,莫如暫且讓齊國拿糧食來換移民,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賑災壓力,讓無數嗷嗷待哺的難民求得一條生路,同時也能獲取齊國大量的物資支持,維系此前數十年的友好合作局面。

相較於神州大陸那般龐大而又壯觀的戰爭場面,在南洋地區發生的爪哇之戰,就顯得比較小兒科了。作為該地區霸主的齊國,以馬打蘭素丹王國悍然殺害數百華人和齊國商人為由,對這個曾經的南洋大國發動了一場滅國之戰。

齊國僅出動海軍十余艘戰船,陸軍萬余攻入馬打蘭王國,而且戰事也只進行了不到兩月,便迫其主動投降。隨後,對這個曾經差點統一了爪哇島的王國進行了嚴厲的處置。馬打蘭幾乎割讓了三分之一的領土予齊國,同時在齊國的支持下,以日惹為中心的南部地區,成立了一個日惹素丹王國。三寶壟、芝拉紮兩處港口被齊國以租借的名義占據,都城蘇拉卡爾塔亦允許齊國駐軍,變更國號為梭羅素丹王國,並置於齊國的“武裝保護”之下。

這場烈度不大、持續時間不長的戰爭,卻讓南洋地區所有的土邦王國為之震動。擁有三百多萬人口的馬打蘭王國竟然當不得齊國一擊,如此幹脆利落地匍匐於漢洲的腳下。試問,不論是人口,還是武力,都遠遠弱於馬打蘭的眾多土邦王國如何再敢直面挑戰齊國的赫赫威勢?

聞知齊國大王登基稱帝後,幾乎所有的南洋土邦王國或親自,或派王室重臣,攜帶大量的貴重禮品,乘船前往漢洲本土,至長安城,以表恭賀敬服。甚至,在遙遠的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也派出了一隊使者趕往漢洲,以為大齊皇帝祝賀。

不論是歐洲的波雲詭譎的地區局勢,還是神州大陸上轟轟烈烈進行的統一戰爭,就算是我齊國對土人發動的滅國之戰,作為生活在廣信(今澳洲班伯裏市)城郊二十年的農民湯永中而言,統統都不重要。因為,沒有什麽能比得上賺取更多的家庭額外收入,讓他投注太多的精力。

廣信是西南地區主要的農業畜牧產地,周邊遍地天然草場,再加上東部數十公裏外的廣大山區,放養了數十萬的牛羊,其中就有在漢洲本土培育改良十幾年的西班牙美利奴綿羊,為廣信及桂州(今澳洲珀斯市)兩地十余家毛紡織廠提供充足的羊毛原料。

在漢洲的西南廣大地區,農人們在眾多農技專家的規劃指導下,實行的是混合型農業,每年1——6月是小麥種植期,即農忙期,許多農戶家的綿羊會到圈定的草場上自由放牧,7——10月,為小麥生長期即農閑期,但這恰值8——10月是綿羊褪毛剪羊毛期,11——12月,小麥成熟又進入收割小麥的農忙期,此時綿羊可以放牧到割完的麥田裏,小麥種植與綿羊養殖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各地的農人們除了在農閑時節,將自家的綿羊剪下羊毛後賣與收購商人或毛紡織廠外,還會利用這段時間,在城中的毛紡織工廠裏打些零工,為工廠梳理收購而來的大量羊毛。

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專門的羊毛梳理機器,這些工作只能靠人工。工人們用手指將毛束拉開、松散並提取異物,然後再混合纖維。

別以為梳理羊毛這種活計是個輕巧的工作,那需要工人們在長年累月的操作中,逐步掌握其梳理專門技巧,可以說是一門比較具有技術含量的操作。有些熟練操作的工人,甚至可以獲得比紡織工人高出一倍的薪水。

湯永中就是憑借手頭精熟的羊毛梳理操作技巧,在每年的農閑時節,會來到廣信城的毛紡織廠梳理大量的羊毛原料,以計件為酬,賺取一筆額外的收入。曾經有幾家工廠的掌櫃勸說他放棄鄉下的幾十畝地,進入工廠,專門從事這個工作,每年賺取的工錢必然會比田地裏刨食要多得多。

但於二十多年前,千辛萬苦地來到齊國,分了四十畝地,一直被倚為命根子般的存在,若是輕易撂荒,作為窮苦人家出身的湯永中哪會舍得!

所以,湯永中數次拒絕了城裏幾家毛紡織廠掌櫃提出的棄農從工的建議,想著,憑借自己的手藝,每年都能利用農閑時節,賺取十塊八塊的漢洲銀元,再加上地裏的莊稼和家裏養的十幾只羊,那日子也過得可是堪比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

然後,今天與城裏收工放假回來的三女聊天時,湯永中從其話語中談及毛紡廠新進了一種可以梳理羊毛的機器時,頓時就被驚住了。

“咋的,以後工廠裏的羊毛就不用人來梳理了?”

“我看了那機器,梳理的羊毛不僅更為蓬松,而且速度可比人要快多了。”三女湯成燕說道:“不過,那機器還是需要兩個人來操作,但每天處理的羊毛卻差不多有七八個人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