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11頁)

謝曉丹被幽默的小姨逗得眼淚都笑出來了,母親顯然已經是第二次聽小姨學這番話了,笑得很舒心:“老姨,人家青青態度挺端正的呀,都說願意回去給你們串場了嘛!”

“是,我還得感謝她沒管我要出場費呢!這孩子啊,越大越隔路,不行,我尋思著,等天暖和了,我得去趟北京,看看他們哪,這好歹也算是結婚了啊,我怎麽都有點沒回過味來呢。你說高暢他們家也真沉得住氣啊,就這麽就同意啦?”

“老姨,人男孩兒家有什麽所謂,兒媳婦又不要房子,又不要婚禮,偷著樂還來不及呢!”

“你說得是啊,那我更得去瞅瞅了,別是有啥事兒瞞著我……丹兒,你們在北京聯系多,有啥事兒,你可得告訴老姨啊,你不能像他倆那麽不懂事。”

“老姨,你放心,真有事兒我肯定第一時間跟你匯報!不過老姨,你要真來北京住哪兒啊,住他倆那兒嗎?他們那是個大開間的屋子,住那兒不太方便吧。”

“是啊,青青也說不方便,讓我別去,可我不放心,得去啊,閨女養這麽大,說嫁就嫁了,算咋回事兒呢,實在不行,我就在附近找個便宜的招待所,也待不了太久。”

“老姨,那你就住我那兒唄,我那兒雖然也不大,但就我一個人,咱倆可以一起擠大床,晚上還能聊天,你要嫌我睡覺折騰,我睡客廳沙發也行,反正自己家,願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聽到謝曉丹這番話,小姨的聲音都舒暢了幾分,略推辭兩回,就滿嘴誇贊著外甥女懂事、疼人,欣然接受了她的好意。

果然,芍藥花開的時候,小姨大包小包地進京了。陳青和高暢去機場接了母親,又約上謝曉丹,一家人在便宜坊吃了頓烤鴨,算是接風。陳青果然還是為母親預訂了酒店,小姨嫌他們亂花錢,死活不下車,母女倆在車裏別扭半天,到底還是小的沒拗過老的,高暢只好把車開到了謝曉丹租住的蘋果社區樓下。

等到一切都收拾停當,陳青帶著新女婿悻悻地離去,小姨總算是坐在沙發上歇了口氣,她指著大門狠狠地說:“沒掙倆錢呢,燒的!”話音剛落,笑紋又爬上了眼角,“不過青青這孩子,從小給我跟你姨父花錢就大方,一點不摳。”謝曉丹在門口的穿衣鏡裏看著小姨笑,她當然明白,這種埋怨是不用勸的。她無非需要個聽眾,其實,是甜蜜的負擔。

小姨的到來,讓謝曉丹的生活質量提升了好幾個層次。在四川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姨,不僅會腌酸菜,也會灌香腸,五湖四海的風味都在曉丹家的廚房裏飄蕩起來。陳青和高暢幾乎每天加班,小姨做了好吃的,有時中午會擠公交車給陳青送到公司去,晚上就徹底便宜了曉丹的胃。最近一段時間,黎光忙得不像樣,別說見面,電話都很少打。三十歲的謝曉丹,除了不定期地和非典型男朋友約會,對於各種蹦迪、唱歌、酒吧、飯局,都越來越沒有精神頭,工作一天,下班就想回家,小姨在,“家”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初夏的北京,洋溢著一種輕快的節奏。大地蓄起溫暖,於是萬物生機盎然,好處是晚風依然涼爽,人的姿態自然也舒展飄逸起來。出了地鐵站口,謝曉丹沒叫三蹦子,舍不得錯過這樣美好的初夏黃昏,她一路嗅著空氣裏的薔薇、丁香的清甜,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溜溜達達地走進了小區。一開門,飯菜的香氣撲面而來,桌上是小雞燉蘑菇、麻婆豆腐、地三鮮,外加一湯盆的豌豆尖湯。這是第一次,謝曉丹在北京有了家的感覺。

謝曉丹和小姨一邊吃飯,一邊嘮家常,電視裏正播著《舌尖上的中國》,人的心也跟著味蕾一起,被鄉愁撩動。小姨給謝曉丹盛了一滿碗湯,來了一周,她已經了解外甥女的習慣——晚上不吃主食——似是無意地說:“丹丹啊,你可別因為老姨在,就不跟朋友們出去玩啊?你看我來了一周了,每天你下班就回家,也不出去,這不行啊,得有點社會活動,才能認識更多的人……找對象這事兒,可得上心啊,你不知道,你媽老內疚了,也不敢跟你提。她總跟我叨咕,說當年要不逼著小丁買婚房,興許你倆也不能分開,要是08年結了婚,估計現在都有孫子了。哎喲,她老後悔了,總說是她和你爸把你給耽誤了。”

“我媽咋能這樣想哪!老姨,你可得勸勸我媽,那買婚房、炒股票的事兒,都只是導火索,說到底,還是我跟小丁根本就不合適。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可慶幸了,當年幸虧沒跟他成,要不然,結了也得離!你可別讓我媽瞎琢磨,會憋出心病來。”謝曉丹心裏有點發酸,她沒想到,一貫強勢的母親,竟然會因為這件事自責到不能釋懷。